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执一青白釉汤壶:体验雅到骨子里点茶文化
普洱茶
“宋朝热”由来已久。
原因很简单,那个艺术登峰造极的年代,将风雅演绎到极致。
包括七易在内的不少茶友,对宋朝的茶文化如此迷恋,大概是因为宋人赋予了生活的“雅”品质,以及推崇的极简风格与当下人们审美的升级,追求的艺术精神相契合。
 
七茶读者最熟悉的宋代茶事,应该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点茶了。
“盖人家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宋代饮茶之风得到帝王、文人雅士乃至民间百工的崇尚,当时茶已成为风靡全国的国饮。
提到宋代斗茶器具,建盏自然是大家非常熟知的,打茶的茶筅我们也曾经专门为大家介绍过,但注水所用的汤瓶或会被不少人忽略。
宋朝人点茶,不用铁锅烧水,只用汤瓶烧水。汤瓶其实不是瓶,而是带有提梁和细嘴的壶。这种壶有大有小,大的能烧三斤水,小的能烧一斤水。材质也不一样,有金壶,有银壶,有铜壶,有铁壶,有锡壶,有瓷壶,有砂壶。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在“汤瓶篇”中说道:注汤害利,独瓶之口嘴而已。嘴之口差大而宛直,则注汤力紧而不散;嘴之未欲园小而峻削,则用汤有节而不滴沥。盖汤力紧则发速有节,不滴沥,则茶面不破。
宋代“汤瓶”一般体型较大,且都带执柄,故一般通称为“执壶”。宋代执壶,即作为点茶时盛水和煮水的茶器,也被当是盛酒和温酒的酒器所使用。
宋代执壶的雏形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的鸡首壶,后演变为唐代的龙柄壶(双柄便为“双龙耳壶”)等,至唐后期逐渐定型为敞口、鼓腹、有流和执柄的基本形制。
汤瓶是壶,壶身不能透光,水开与否从外面看不见,只能听声。
嗡嗡嗡,嗡嗡嗡,汤瓶里发出蚊鸣,说明水热了;沙沙沙,沙沙沙,汤瓶里发出雨声,说明水快开了;呼噜噜,呼噜噜,既像雷声,又像打鼾,嗯,水开了。
 
水一开,赶紧把汤瓶从燎子上取下来,赶紧往茶碗里浇水点茶。此之谓“听声辨水”,是宋朝茶人的一项基本功。
而作为宋代点茶的爱好者,七易又怎会错过一壶最温润瓷白的白釉执壶呢?
青白釉,瓷器的一种,俗称影青釉,是一种釉色介于青白二者之间的瓷器,是北宋年间由景德镇当地工匠制作的。
元代著名的青白釉有青白釉鸡头壶,明代著名的青白釉有青白釉莲花口灯盏,清代著名的青白釉是乾隆年间的青白釉缠枝莲大罐。成色原理是以含铁量很低的氧化铁为着色元素。宋青白釉清澈透亮,青色略深,具有明显的时代风格。
 
此器由景德镇老艺人严格按照宋代湘湖窑出土原件复制,全手工拉坯、贴筋,轻薄灵动的胎体、清雅均匀的筋纹,清透盈润的釉色,远观近赏都无不透露出一股淡淡的宋代韵味。
长曲流、喇叭口、瓜棱腹,整体线条纤细修长,美观大方,出水顺畅、提拿方便,青白釉光泽细腻、底部不施釉,乃宋代点茶不二之选。
能将遗落在历史长河中的古代器物如此用心地还原到现实生活中,绝非一年半载之功,也正是老师傅这份坚持,才能让我们如此贴近历史去感受宋代人的生活美学。
执一青白釉汤壶,拥抱宋朝风雅,触摸宋人精致的生活品质,体验雅到骨子里的宋点茶文化,或许你我都不应该错过。
作者:七茶文化
日期:2023-12-07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