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宋元时期,铁观音产地安溪不论是寺观或农家均已产茶。据《清水岩志》载:“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将以补茶话焉”。
明清时期,是安溪茶叶走向鼎盛的一个重要阶段。明代,安溪茶业生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饮茶、植茶、制茶广泛传遍至全县各地,并迅猛发展成为农村的一大产业。明代“常乐.崇善等里货(指茶)卖甚多”的记载。武夷从唐朝起生产蒸青团茶,明末罢贡茶之后,福建省汉族茶农积历代制茶经验的精髓,创制了武夷岩茶。
清初,安溪茶业迅速发展,相继发现了黄金桂.本山.佛手.毛蟹.梅占.大叶乌龙等一大批优良茶树的品种。这些品种发现,使得安溪茶业步入了鼎盛发展阶段。清代名僧释超全有“溪茶遂仿岩茶制,先炒后焙不争差”的诗句,这说明清代时已有溪茶生产,安溪茶农创制了铁观音。铁观音属于乌龙茶,乌龙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是中国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之一。乌龙茶采制工艺的诞生,是对中国传统制茶工艺的又一重大革新。
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安溪人张乃妙.张乃乾兄弟将铁观音传至台湾木栅区。并先后传到福建省的永春、南安、华安、平和、福安、崇安、莆田、仙游等县和广东等省。这一时期,安溪乌龙茶生产技术也不断向海外广泛传播,铁观音等优质名茶声誉日增。
安溪铁观音按照国家标准可分为两大品类,即清香型和浓香型两大香型;按市场产品则可以细分为清香型、韵香型、浓香型、陈香型,其中清香型铁观音根据制作工艺不同又细分为正味型和酸香型两种。
正味型(清香型)
分打青和正炒两种做法。打青做法是采青后第二天早上(凌晨5-6点左右)开始看青做茶。而正炒做法则是采青后的第二天中午12点前炒青。其成茶色泽乌绿润,香气幽雅,滋味醇厚,但带有微涩(需要关注的是,涩和甜是能互相转化的元素,所以微涩的回甘比较好)。此外,音韵明显,回甘度好,汤色金黄是正味铁观音最突出的特点。
酸香型(清香型)
根据制作时间点的不一样,可细分为回青和拔青两种做法。回青做法一般是采青后第二天约下午5点炒青。拔青制法一般是采青后第二天夜里10点左右炒青。其成茶色泽墨绿,香气张扬,较纯正有音韵、带酸甜味、汤色或呈深金黄色。
韵香型
韵香型铁观音是介于清香与浓香之间,于2007年由安溪铁观音集团研发成功并推向市场,有清香型之明媚润泽,又不失浓香型之醇厚悠远。在传统正味做法的基础上再经过120℃左右烘焙10小时左右,提高滋味醇度,发展香气。茶叶发酵充足,传统正味,具有“浓、韵、润、特”之口味,香味高,回甘好,韵味足,其汤色澄明清亮,黄中有绿,如江南初秋,尽显华贵与富丽,长期以来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铁观音中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能阻断致癌物——亚硝胺的合成,对防治癌症有较大的作用。
浓香型
属传统半发醇的安溪铁观音茶,适合资深茶友饮用,因为口感较重,叶子的成色看上去在绿色的茶叶后面还有轻黑和微黄的叶子,也就是成色不是最好,但是口感是最纯正的,金黄色的汤水是浓香型茶叶的代表哟。传统制法的铁观音茶要求的半发酵时间较长较重,冲泡之后的茶汤颜色也比较浓,喝起来的感觉是醇厚甘爽,意思就是纯正。温馨提示:传统浓香的具有醇厚,具有医学上讲到的暖胃、降血压、血脂、减肥的功效,很适合应酬多,饮食结构不合理的,肠胃有小毛病、血脂血压高,感觉自己身体发胖的朋友饮用。我们自己经常喝的就是传统浓香的茶叶,还有陈茶的。传统铁观音放置时间长了成为老茶后,经过再烘烤,炭焙等深加工程序,口感、保健功效等更显著。
陈香型
陈香型铁观音是浓香型铁观音延伸,其原料均选自历年来经传统制作工艺加工而成的优质铁观音产品,产品具有浓香型铁观音的醇厚浓韵,又有独特陈香等优点。在很早以前,安溪人就懂得陈年铁观音有防暑、消胀、消气、去腻消油等功效。安溪铁观音集团于2007年首先将其作出商品推向市场,并制定了企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