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茶艺表演开启一场审美上的自由
普洱茶
从第一次茶艺表演到现在已经有四年,从中式到日式,从古典到时尚,对茶艺表演的理解,也从美丽的形到了更美的神,茶的世界,没有最美只有更美。
茶艺到底算不算艺术?它是却也不是,至少还不是艺术圈、学术圈公认的艺术,不如琴棋书画那样名正言顺。苏州有个大学教授说:“很少有学校有‘茶艺’这门学科,更没有‘茶美学’,它不在中国艺术史。”国人最讲究“名分”,所以茶艺表演尚未登上大雅之堂,至少还不像日本茶道表演那样高端。也许是因为离生活太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们一贯的审美习惯就是“距离产生美”。
有感染力的茶艺表演,就像写一段书法,不仅在指间流淌,而是一种呼吸,一种养生,一种内在情感的表达,最后成为一种自己与自己相处的仪式。活的有仪式感的人,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那是对自己对世界的一种尊重,日本女人深谙其道。茶艺表演,首先要调息要静心,把自己的呼吸调到最自然最舒服的状态,要影响别人的律动,就要先用心调整自己的呼吸,不外台下如何,不管观众多喧哗,这个世界只剩你和茶,时间因你而停驻。每表演一场茶艺,都是一场心的修炼。
 
台湾教授抨击大陆茶艺表演花拳绣腿,形式主义没有内涵,但形式美也是一种美,艺术有由“形”入“心”的特点,离开了美的形式,走入内心就更难。而茶艺表演是一种审美的需求,商务场合往往需要“花式茶艺”,宗教场合需要“禅茶一味”,雅集需要“和清静寂”,世界多元化,茶艺也是多元化的。花艺也是一样,欧式花艺并不强调内涵,就是丰富华丽,多用于婚宴;日式花艺往往极简主义,强调内涵和用心,适用于家居、茶空间等;中华花艺富含中国精神,适用于更多领域,单一美的形式,不能满足整个世界对美的需求。日本茶道艺术,布局精巧,但动作过于拘谨,但还是会被他们的虔诚所打动。因为艺术负责美,会让人莫名感动。感动是一种同气相求,在那一瞬间,你们的“神”是相通的,不会因为语言、国家的不同而不同。如果纠结于跪的太久还不能有丝毫改动,那就无法欣赏他的美,艺术有时就是痛并快乐的过程,你不痛苦,就无法快乐。
 
美,需要自由呼吸。到底什么才叫美?官方认定的美就是美,而自己由心底生发出来的本能感觉“美”就不算?茶艺表演,不仅是一种表演,演的多了,也就成了自己,成了真实的人生,不自觉的雅致起来,最后优雅便不再需要表演,成了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身体与灵魂相爱的仪式。
席慕蓉说:“一个远离了审美上的自由的社会,是难以生存更难以成长的。教育原本应该是帮助我们去寻求这种境界,但是,却往往会令我们陷入泥沼,种种与审美毫无关系的附加值反而成为主体,从而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里受尽了阻挠和折磨。众人心中察觉到了生命本身对美的渴求,也不敢正视不敢声张。但一个人必须得到了审美的自由,才能称得上是独立和完整的生命。”
 
审美倾向受时代影响最大,唐代美学整体偏繁盛,所以盛产唐三彩;宋代崇尚极简,所以宋汝窑素朴单纯,但越简单越难,所以台湾美学大师蒋勋说:“宋代极简美学,领先世界一千年。”而透过现在的艺术作品,往往能看到背后一股更高、更快、更强的能量。在这个特别的时代,主流就是这股能量,要赚快钱,用最少的力气;赚大钱,用最低的成本;做大事,不屑做小事,大多数都想着做大做强,极少数努力做深做好。但事实是,世间没有那么多大事可做,多半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大多人也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精彩,一个从基层做小事做起来的人,渐渐才能做大事,而一个直接做大事赚大钱的人,让他再去做小事赚小钱,就很难了。最近胡歌演的《猎场》就是现实最好的例子, 里面一句台词是:“刀剑所伤,医药可治;被情感所伤,时间可治;被时代所伤,无方可治。痛,挥之不去,一代人隐忍的内伤!” 
在这样的时代,“人活着是门艺术,创造这门艺术,需要你有高超的手艺”,也许这门手艺,就是与时代若即若离,保持独立思考、感受真正美的能力吧……
 
作者: 青桐
日期:2023-12-11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