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蔡正安主编的《湖南黑茶》一书出版,该书对黑茶的产销历史,加工,品饮,健康,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解析陈述,是我国现代第一部论述黑茶的专著。除此之外,蔡正安一直希望以实物的形式展现历史。于是,2017年,由蔡正安设计制作的一套反映机压茶发展史的茶样品诞生,蔡正安为之取名“机压茶之源”。
湖南农大茶学教授 蔡正安:“我就每年都做了一些这方面的探索性的工作,因为我的资源也比较丰富,在黑茶的传统产区我都有一些朋友,一些志同道合的实干型的专家,我们联系的合作的都是在企业工作了很多年的,主管技术方面的人员,我们一聊就可以聊几天,聊到我们整个产业未来发展的一个走向,包括一些工艺的亮点的东西,过去古人为什么这么做。我觉得这个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探索的东西。必须把这些优秀的东西通过实物的东西把它呈现出来。”
机压茶之源”的设计理念是以我国机压茶的历史背景作为脉络,以压制的模具作为包装,让人可以通过这套茶来了解机压茶的发展进程,了解机压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并通过产品的品质风格来了解在传统工艺下,每种茶的基本品质风格。使人们对机压茶有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
湖南农大茶学教授 蔡正安:“首先我们看历史背景,机压茶的历史有一百多年了,从青砖茶开始,青砖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有蒸汽机,蒸汽机代替了人工的压力,我们看这个上面有个图,它是火车头,火车头代表蒸汽机,当时在湖南和湖北交界的地方,就形成了一个产业,专门制作老青茶,压制成青砖,之前是个帽盒茶,他是圆形的,就是手工杠杆压制的,就像我们的千两茶一样的,是个圆形的,到工业化以后就采用机械来压制成型,就变成这种方形,紧压程度更高。”
据蔡正安的《湖南黑茶》一书记载,清康熙年间,湖南就已有手工压制青砖茶,20世纪初,尝试机械压制,但受抗日战争影响,销路被堵,生产机械也遭到破坏,直至1989年才恢复生产。
湖南农大茶学教授 蔡正安:“青砖是采用机械压制的第一片砖,大概是在1961年前后,开始制作这种长方形的紧压型的砖,压力要求很大,要求120吨的压机,才能完成这种压制。
在1939年,彭先泽到安化(研制的)第一片砖,也是沿用的这种机械压制的这种方式,压制成这种长方形的砖,应该这(黑砖)就是第二片。1939年,包装是抗日战争的背景,抗日战争时期。我们设计的时候都是以这种时代背景作为记载。”
蔡正安说按照时间线来看,机械压制的第一片砖茶是青砖茶,第二片是黑砖,第三片就是花砖了。
湖南农大茶学教授 蔡正安:“花砖是由千两茶演变过来的,在1958年,沿用黑砖的加工方式,把过去圆柱形的千两茶改制成这种砖形的,长方形的。这就都是有一个工艺的传承的。设备的改进沿用到每一个产品的变化”
由于制造花卷茶操作繁杂,劳动强度大,1958年,安化白沙溪茶厂试用机械压制,改为长方形砖,因砖面四周压印有花边,所以称为“花砖”。仍维持花卷茶原有的品质风味。成为第三种机压茶砖。第四种机压茶就是茯砖茶了。
湖南农大茶学教授 蔡正安:“茯砖茶之前是手筑的,几百年来是在泾阳手筑,1953年在湖南试制成功,1953年到1958年这个阶段呢,仍然采用的是手筑茯砖,1958年花砖改制成机制砖之后,茯砖也改变了原来的手筑工艺,变成机制工艺,采用机械压制,在湖南益阳建立了一个茶厂,现在的益阳茶厂,主要是机械压制茯砖茶。”
青砖 黑砖 花砖 茯砖这四种砖茶,随着机械化的应用,如今,既可以手筑也可以机械压制,各具风味。为了更好的让人们了解这四种茶在诞生之初的风味特征,蔡教授在原料选用上也是费了一番心思。
湖南农大茶学教授 蔡正安:“我们采用的原料就是当时试制阶段的,也就是创制阶段的原料配比,试图保留原始的品质风格。
青砖茶我们是采用湖南湖北交界地区的原料,黑砖和花砖都是来源于安化,最早起源于安化,现在也只有安化才做这个东西。所以采用的纯安化的原料。
茯砖(国家定湖南为主产区后)最早也是在安化试制成功的,所以我们为了保留茯砖茶原始的风格,也同样是采用安化原料,同时我们从含梗量,级别的匹配上面,都是沿用的开创时期的原料配比,就是把这段历史以实物的形式再呈现一次。让我们的后人来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也能品鉴这款茶,在过去是个什么东西,什么水平,它的风格是什么。”
蔡教授认为,传统的茶叶加工方式和生产工具也是汇集了众多劳动人民智慧,在不断实践中加以改良,才形成并能够长期应用到生产当中的。即便这个过程随着时代一直在变化发展,也应该被记住。在设计“机压茶之源”这套茶样品的时候,他就将包装设计成了最初压制茶砖的模具。
湖南农大茶学教授 蔡正安:“包装是两个部分,是我们把加工过程的一个再现。
下面是一个模具,制茶的时候就是把毛茶压到这个里面,使砖茶成型。这部分是模具,上面是一个机头,压茶下去的。看这个提手,这个提手都是很有意思的,它是插在这个里面的。现在,这种模具基本上被淘汰了,压制的方式还没有变化,但模具已经被淘汰了,为了记住这段历史,我做的时候尽可能的保留原先的尺寸,保留原先的材质,还是还原机压茶的这段历史。更形象一点更直观一点,使人们了解机压茶的诞生,发展的一个过程。”
这套“机压茶之源”完成后,他第一时间赠送了一套给安化的“中国黑茶博物馆”,还有几所有茶学专业的高等院校,以及一些茶叶科研单位也都相继收到了蔡教授赠送的“机压茶之源”作品。以便让普通群众了解机压茶的发展历史,便于专业机构分析研究这几所紧压茶的差异性。
湖南农大茶学教授 蔡正安:“给教学单位就是给学生,给后一代能够了解机压茶的历史,别让他们在时代的潮流中被淹没。至少留一点记忆吧。”
“黑茶有千百年了啊,不是现代创新的东西,流传到今天不是几年创新的东西,千百年来喝这个茶的,认定的一个东西,我认为是通过了无数人群体的试验,也符合了无数人味蕾需求的。…要把它流传下来,要有一帮人来坚守这个东西,让我们的后人能够传承下去的,这个工作不是我一个人来做,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参与。
记者:您不希望我们再回过头来找这些我们认为精华的东西时,这些东西已经不存在了?
蔡教授:是!像我这个机压茶之源,这种模具现在基本上没有了, 已经淘汰了,但这种模具虽然很原始,如果站在美观的角度,它压出来的茶砖肯定没有现在的钢模压出来的漂亮,但是,如果站在品质风味,这个角度,这种木质的模具,它对香气的形成,对外观表面水的集聚,对后期的变化,这种模具有它的优势,古人所做的东西说不上最先进,社会在发展嘛,但是至少我们知道,过去是这么做出来。
子曰:温故而知新,我想蔡教授坚守的不仅仅是保留住机压茶的那段历史,他坚守的是为后人留下向前看的参考,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要追根溯源,是为了能更好的向前走。
湖南农大茶学教授 蔡正安:我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传统的东西尽可能多的保留一些给我们后人,一方面要再写一本书,那本书要在前一本书的基础上,通过这十年的观察,有一些什么问题,有针对性的,就我所能把它分析一下。第二就是以作品的形式,我设计的作品还有十来款,在我有生之年,把这些作品按照我的意愿能够完成,我觉得这样对我一个普通的技术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来讲,我觉得我能够完成这个任务,也是我的一个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