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山介绍 > 临沧茶区 >
《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双江》:勐库西半山坝卡茶区
普洱茶
从懂过大寨往北走6公里是懂过村委会最远的一个寨子坝气山寨,与坝气山寨隔河相望的便是坝卡。坝卡海拔很高,已近2000公尺,站在坝卡看邦马大雪山觉得邦马大雪山已不是那么巍峨了。坝卡由上寨、中寨、下寨三个寨子组成,共有200坝卡大寨多户人家,其中95%为汉族。坝卡的三个寨子都像懂过那样面向邦马山,在坝卡看不见勐库坝子也看不见东半山。坝卡在邦马大雪山北段离勐库坝子有30公里路,坝卡去耿马县大兴乡较近,走山路只有10多公里,翻过寨子对面的大尖山就是耿马大兴乡的地界,在勐库至坝卡的公路没有修通之前,坝卡人做买卖、赶街常去耿马大兴而少下勐库坝。
从勐库坝到坝卡寨的土公路很险峻,至少有3公里是在悬崖峭壁上弯行,驾车技术不好的人最好不要自驾车上坝卡。
说起坝卡,勐库以外的人对它知之甚少,连双江的许多人都不知它在东半山还是在西半山。
 
坝卡在勐库有些奇特,像个世外桃源,不受外界染扰,寨子很宁静,很少听到汽车和拖拉机的轰鸣声,也很难见到有外地人转悠。寨子民风纯朴,村民们安居乐业,待人温和有礼。坝卡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较好,地貌有些像东半山的坝糯,几个寨子地势平缓,耕地较多,坝卡人家家粮食充裕,每户都养有不少牲畜鸡离,有的村民还在大树上养着蜂窝,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让坝卡人日子过得很心怡,有多种经济收入支撑,茶叶价格的升降对坝卡人的生活似乎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这几年勐库茶价格常被市场调得变幻多端,但坝卡人从不去掺和其他村寨茶叶价格的拉升抬拾压。坝卡人有点超脱,凡事不急不躁,或许是良好的自然环境,培养出坝卡人温和的性情。坝卡人在山坳上安安怡怡地过自己的日子,他们对自己居住的地方有一种很满意、很爱恋、很珍惜的感情。
在勐库界内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凡是汉族居多的寨子,森林树木砍伐严重,生态保护较差。凡是少数民族居多的寨子森林树木留下的就会多一些,生态环境也好许多。但坝卡例外,坝卡虽是汉族人口占95%的寨子,生态保护却很好,坝卡寨子里树多而且大树多,寨子看上去葱葱绿绿,出寨子不远就可看见大森林。
 
坝卡分为上寨、中寨、下寨,下寨背后有一片面积达100多亩的毫林,毫林在布朗族、傣族、拉祜族、佤族各个民族心中是神林,坝卡的这片毫林在双江很有名,这片鼋林是一片原始林,保护得非常好。鼋林内的树木长得很高大,枝叶浓密,遮坝卡的鼋林旁边有大片民国年间的老茶园天蔽日,阳光都射不透。林内还有几十株三四个人才能合围的千年古树,树上挂满了青藤蔓叶。这片鼋林远看浓绿森严,近看神秘幽邃,林子内灌木、蕨草很深,人进不去,也不敢进去,这站在这片林前,看着那一棵棵庄严挺拔的千年大树,就让人心生敬畏,相信片毫林真有神灵住着。
有原始耄林的地方,说明这个地方在几百年前有布朗族佤族、傣族居住过。坝卡的汉族村民也很崇敬这片龟林,从不去砍伐这片鼋林,汉族寨还能保留下这么好的鼋林在双江甚至是在云南已属罕见,坝卡人爱护毫林相信神灵一定会护佑坝卡人。
 
坝卡现有1500多亩茶园,主要是20个世纪80年代种的,坝卡老茶园不坝卡中寨多,现留下来的仅有100多亩,成片的主要在下寨。毫林旁那片古茶园保存得最好,茶树大多有碗口粗,是清末民初所种,坝卡最大的古茶树在下寨的顾家小寨,顾家是坝卡的大家族,过去住在一起,寨子里的人称他们住的那片房院为顾家寨。顾家寨保存下来的古茶树有30多棵,成一条直线排在古道旁边,每棵茶树间隔2米左右,排列整齐一看便知是有规划所种,这30多棵古茶树大小粗细相差不多,树围大都在80~90厘米之间,应该是同一个年份种下的。顾家后人说这片茶园过去叫顾家茶园,是顾家祖上光绪初年种下的,1970年以前还有100多棵,现在仅有这30多棵了。
1950年以前坝卡茶园面积不大,从留下来的老茶地来看,估计不会超过3300,坝卡的老人们说他们的爷爷辈、父亲辈当年跑缅甸、跑博尚,寨子里茶叶不够,每年都要去懂过买许多茶叶。
新中国成立前坝卡人虽然没有大面积种茶,但坝卡人却很有经营头脑,勐库80年前除了茶叶是主要出口物,六子也是出口的大宗六子是一种生长于原始森林里的药材,有消炎止痛、治疟疾的作用。傣族、布朗族染牙中药材—六子齿离不开六子,缅甸疟疾多更需要六子,双江人都知道,茶叶和六子是勐库最出名的两种货物,是有多少卖多少的东西,双江马帮去缅甸驮的主要就是这两件东西。
 
顾家小寨已失去旧日的风光古道旁边的古茶园
离坝卡不远的南迫有大森林、大箐,森林和大箐里就长着六子,南迫寨的拉祜人每年都要进山去采六子,聪明的坝卡汉人们每年都要烤10多坛酒去南迫寨换六子,然后又将六子驮去缅甸麻栗坝、腊戍去卖。民国初年,下寨的顾文兴、顾洪兴、顾怀兴、李朝纲等几个汉人用赊酒、赊钱的方式把南迫的六子全包下,六子的价格和利润在缅甸市场上比茶叶还高。坝卡这几位聪明的汉人用坝卡的茶、懂过的茶、南迫的六子去缅甸换回洋线、洋布,又卖给布朗族和傣族再换回粮食和钱。李朝纲跑的地方多,信息广,他还经常收大户赛、小户赛、懂过的茶籽去保山卖。
 
民国初年双江大兴办教育,坝卡人1928年就在坝卡办起了小学,他们]将懂过、南迫、冰岛及山那边耿马大兴的各族孩童招来坝卡读书,还免费提供食宿。
坝卡离勐库坝较远,但却是勐库西半山南北两头和耿马大兴的交汇点,坝卡人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1930年前后在上寨开了街市,定为五天一街,吸引西半山南北两头10多个村寨和耿马、临沧的人都来坝卡做买卖。坝卡人坝卡上寨这棵大青树下过去是赶街的街场当起了坐商,将从缅甸驮回的各种洋货展于街世市,换取自己需要的物品。
 
坝卡人与相邻的懂过人在发展思路上有区别,坝卡人没有像懂过人那样大面积发展茶园,他们把更多的目光盯在市场交换上,懂过茶叶产量大,坝卡人把大量的懂过茶低价买过来高价卖出去,将自己作为懂过茶的经销商。聪明的坝卡人靠卖别人的茶,靠开街市、搞交换依然赚了不少钱,坝卡人靠智慧将一个既无资源优势又无政治靠山和人脉关系的山坳上的小寨子搞得声名远扬。
正当坝卡越来越热闹兴旺时,抗日战争爆发,日军攻进缅甸,坝卡人的茶叶、六子运不出去,洋货拉不进来,生意越做越淡,街市越来越冷,坝卡走向衰落。1941年以后整个双江茶从鼎盛跌入低谷,那年头双江世道混乱、匪患严重。1946年前后土匪盯上了坝卡,一次又一次的抢劫,让坝卡人家财损尽,赶街的人也不来坝卡了,坝卡不少住户都往大寨子懂过搬,到1950年时坝卡的三个寨子加起来仅剩40来户人家。1952年划分阶级成分时,已被抢穷的坝卡只有顾文兴一人被划为地主,因他还有30亩地、5头牛。
 
1950年以后坝卡因为茶园不太多,光顾它的人很少,1960年以后坝卡新种了1000多亩茶园,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坝卡荼都是送往懂过的初制所加工,于是坝卡茶被当作懂过茶外调。自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临沧至双江、临沧至耿马的公路修通后,古道失去优势,坝卡和懂过、大户赛样成了交通最不方便的地方,坝卡与外界交流很少坝卡人一直处在一种自给自足较封闭的经济环境中,坝卡虽有1500多亩茶园,但因对外宣传展示不够,坝卡茶叶价格一直较低。
坝卡离冰岛较近,这两坝卡的老茶园无污染很生态年冰岛荼价格高挺,冰岛老寨茶叶产量并不多,长期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况,专有卖冰岛茶的老板们将目光盯住了坝卡茶,坝卡人只要将茶叶拉到南勐河边,便有老板用车接过来往冰岛方向拉。坝卡人都知道每年从冰岛运出的那些茶中有不少就是坝卡茶,坝卡和冰岛同在一条山脊上,坝树卡茶的味道和冰岛茶的味道很相似,外地人根本无法区分哪是坝卡茶哪是冰岛茶。坝卡茶一直为冰島茶做嫁妆,对此,坝卡人并不在乎,坝卡人很大气地说:“只要老板喜欢,只要消费者爱喝,坝卡茶有没有名分并不重要”。

在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这几个民族中,傣族迁人双江、(勐面)的时间要晚一些,拉祜族比从勐带)来的傣族早进双今瑞丽0多年拉估族还入双江之的,布族早已在双居住,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这早已被史学界公认。查《双江县志》可知冰岛的傣族及整个双江的傣族至少比布朗测质达双江的时间晚2000年。在傣族还迁入双江时,布朗族、拉祜族早已在动库种茶。懂过离公弄不远,懂过面对着邦马大雪山,公弄是布朗族的世居地,邦马大雪山生长着世界上最老的野生茶树群落懂过的拉祜人最早引来的茶籽只可能来自懂过以寨的茶王树公弄或邦马大雪山,冰岛的傣族人从西双版纳引|来荼籽时,懂过的拉祜人早已在种茶、饮荼。懂过的拉祜族比傣族和汉族早进勐库,懂过以寨的那片大茶树其树龄已远远超过傣族和汉族迁来勐库的年数,以寨的那片大茶林是拉祜族所种。
 
懂过外寨83岁的拉祜族老人李扎那淘说:“我父亲那一辈都知道,懂过以前全是拉祜族,汉人是后来才迁来的。汉人会烤酒,来懂过后烤酒给拉祜人喝,拉祜人喝酒上瘾,但自己又不会烤酒,于是就被汉人用酒将拉祜族的地和茶园大片大片地懂过古茶树换去,地被换完的拉祜人就迁去别处重新建寨。我爷爷他们那辈时,懂过拉祜人比汉人多,到父亲他们那一辈寨子里还有30多户拉祜族。李扎发是我的叔叔也是懂过拉祜人的伙头,拉祜人都听他的,我有七八岁的时候,李扎发和以寨的汉人争茶山争不过就带着全寨子的拉祜人迁往英国地(缅甸),路上走了10多天才走到,英国地那边也有拉祜族,我们在英国地住的那个寨子很大,有100多户全是拉祜族,寨子也叫懂过。全寨子的拉祜人都是从勐库懂过迁过去的,去得早的人开了很多水田和地,我们搬去以后他们给了些地给我们种,那个寨子有个基督拉祜人在懂过种下的大茶树教堂,我的姐夫在那里学洋文,姐夫是勐库亥公人,我们在英国地的懂过寨住了没几年,日本人的飞机就来炸,寨子里被炸死了不少人,国民党中央军叫我们搬回去,于是我们家10多人又一起搬回勐库。”
懂过的汉人姓氏不多,全村汉人一半都姓李,西半山的人都知道,李家过去是懂过最有钱、最有势力的家族。懂过以寨背后的山上有片李家的坟地,有10多座坟,葬着李家在懂过去世的先祖,从李家坟地里的几块大碑可隐约看出李家来懂过已有160多年。
 
李家最早来懂过的先祖叫李凤光,那是清道光年间的事,李凤光从顺宁(凤庆)来懂过落脚,刚来时是为拉祜人帮工,得到拉祜人同意后在懂过开出几亩荒地种菜,李凤光将种出的菜又拿去和拉祜人换地换包谷,包谷又用来烤酒;酒又可换米换包谷,聪明又勤劳的李凤光通过对眼皮底下的农产品的交换,很快就有了安家立身的资本,立稳脚的李凤光又娶了山对面三家村汉家女子为妻生得儿子李林富。李林富子脉旺,生得4个L子李德时、李德旺、李德宣、李德兆,这4个儿子成年后又将李家扩展成了一个更庞大的家族,到李林富去世前李家已是懂过人口最多、最富裕的大家族。
李林富于1902年去世,儿孙们为他修了大坟,立了大碑,碑文记道:“治家法理、勤劳勇敢、心地善良、朴实正直、能言会道、教育有方、文武双全。”从李家子孙极富褒誉的碑文中可微微觉岀李林富不仅是一个勤劳聪明、教子有方,也是一个有心有计、尚武强势的人物。可以断定,从李林富家族走向兴盛的那个年代起,汉人已在懂过占了优势,拉祜族已势衰。
 
李林富传下4个儿子,4个儿子个个胜于父亲,不仅勤劳精明、习文尚武、善于治家,还思路开通,走出大山,走出懂过,四个弟兄下的下缅甸,跑的跑博尚,驮出去茶叶,驮回来土锅、盐巴、细布。最会赚钱的四儿L子李德兆,看中了以寨那片最大最老的茶园,花钱从拉祜人手里买了过来划在自己的名下。李德兆经商才能很高,他不仅做茶叶生意,还做牛生意、草烟生意,李德兆最多时养了70多条牛,20多匹马,李德兆赶马帮跑博懂过的古茶树尚、跑缅甸用的都是自家的马。1935年子李登科、李银科、李朝科在大茶园下边一字排开地盖了10多间大屋,大屋前左右李德兆富到了极顶,他带领三个儿边都铺上五尺宽的石条,从头到尾的看过去像一条光滑的街道。1940年李德兆的大儿子李登科当上了保长,那年头双江土匪猖獗,李家有钱很招眼,为了防土匪抢劫,李登科三兄弟修了一条长长的有两人高的用石头砌成的围墙将三兄弟的10多间房屋围起来,石墙外又种了一道棘刺,还专门打了两块500斤重的青石板做院子大门。李家三兄弟城堡式的大院子连鸡都飞不进去,李登科仍不放心,又买了几支枪挂在堂屋中央。李登科万没想到如此坚固严备的防御依然没能躲过劫难。1942年土匪来袭懂过,李登科刚好外出不在家,土匪撞不开石板大门,绕到院子后边的土坡上观察,李家伙房的房顶盖的是散片(用较大的树锯切的木片),经验丰李家三兄弟砌的石围墙还留下一部分富的土匪们用香油点燃一根松枝抛向伙房房顶,那伙房顿时就火光冲天,土匪们冲进李家院子,将李家洗劫一尽,把李登科的父亲,年近花甲一身武艺的李德兆捆起来丢进火里活活烧死,把李德兆的老妻也捆起来推在火边熏烤,这场浩劫让李登科三兄弟家都耗尽元气,李登科三兄弟剩下的只有几十亩茶园和百来亩土地。
 
懂过人口多,1945年以前仅汉人就有近百户,除了李家,费家、夏家、杨家也是富裕之家,费家比李家晚来三四十年,费家是从大理迁来,费家也有4个L子,光绪末年费家已有李登科三兄弟过去都住在这里五六十亩茶地,费纪、费川勤两兄弟民国初年就结伴跑缅甸麻栗坝(今缅甸果敢老街)卖茶,换回铁制农具、洋油、洋锅、细布,费家人用的、穿的都比材他人家高档洋气,民国初年离懂过不远的公弄已有小学,纪,费们都将心子送去公弄念书,费春新、费春能还到昆明读过高等师范。1950年费春能随彭四、彭五出逃缅甸,后来转去了台湾。茶园多、田地多的费纪、费川勤1952年被划为地主,费家和李家一道结束了家族的兴盛,走向另一种境况。
 
懂过是古寨,改土归流懂过已有大路通往山外之前是个拉祜族居多的寨子,懂过150年以上的茶树都是拉祜人所种。拉祜人留下的大茶树让懂过不输冰岛,懂过山上六十年至一百年的茶园占了一半,1904年双江(勐勐)改土归流后,勐库茶叶发展加快,懂过的汉人们在1904年至1940年间种下的茶园不下2000亩,这些茶园目前都保留了下来,这些茶园让人看出清末民初汉人们在懂过创业发展的足迹。
懂过荼业基础厚,因为茶园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分公司1953年就开始在懂过设点收购懂过的茶叶,双江县有档案记载,1954年懂过收茶21413市斤,1955年懂过收茶3000斤,这个数字已折射出懂过当时已是一个产茶量很大的村寨,在勐贡惠英1952年复旦大学茶叶系毕业,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进勐库考察的大学生库茶区已占有很重的分量。
 
懂过和冰岛、公弄、邦木一样是新中国成立后双江的首批茶叶良种培育基地。1954年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茶叶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贡惠英、肖时英及当时云南省茶叶公司负责人彭承鉴就被派往懂过考察,懂过很快就进入了云南省茶科所的视线,懂过的茶籽作为勐库大叶种中的上品,1980年以前一直都在外调。懂过人至今仍自豪地说:“专家们称勐库大叶种是云南大叶种茶的正宗,懂过茶就是这个正宗家族的嫡亲,懂过茶的味道就有‘正宗’的味道。”懂过,这个在勐库坝看不见的地方,它往昔的故事被深埋得太久,它真实的风貌看到的人也太少,一切皆因路太艰。今天懂过重新展颜的时间已经到来,懂过公路已通,要看懂过的茶王树,要看懂过的400户大寨,5000亩茶园,要买懂过人说的“正宗”茶已不难。
(未完,本文节选自《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作者:詹英佩)

作者:詹英佩
日期:2023-12-14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