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老君眉,是在《红楼梦》中,那时候年幼,看到之后颇觉有趣。
在前面看枫露茶、蔷薇露、茯苓霜,都是娇娇俏俏的,带着女孩儿的袅娜与娇羞,乍看到老君眉这三个字,竟然觉得这个茶名儿带出了几分仙风道骨的味,倒是真的适合老祖宗去饮啜,单单是这名儿就比那什么六安瓜片要雅致的多。
随着年龄渐长,渐渐识得茶中好滋味,祖父夏日在葡萄架下要喝茶,一杯老干烘,浓烈的味儿,厚重的如同那些个沧桑的日子,酸甜苦辣,尽在一杯茶。父亲也是要喝茶,冬夜读书,秋日作画,更是少不得那一杯茶,冬日大红袍,春日龙井香,把日子过得四平八稳,有声有色,偶尔一次远道来的亲戚,带来小小罐子君山银针,父亲泡了一盅茶,笑说这老君眉当年红楼之中曾相见,今日才得以领略个中滋味。
自此,我便以为,老君眉便是君山银针,只是,那青青嫩嫩的茶汤,总觉得少了几分厚重质感。一次偶然,在邓云乡的《红楼茶录》五十六节看到这样的句子,“老君眉此名不见《茶谱》,似即珍眉中之极细者,名银毫,乃婺源、屯溪绿茶中之最细者。”更是落实了老君眉的寻根溯源。
前几日,机缘巧合,在一次抄经中认识了茶艺师云姐,才知道,这一谬误伴随了我十多年,也正是在她的茶室里,第一次品味了正宗的老君眉。
那日,在奕王府的院子里就着一株开的正艳的合欢花儿摆开了宴席,同桌的三五人却也是无肉不欢的主儿,吃了紫燕百味鸡,尝了肥腻红润的万三蹄,最后一盅子佛跳墙,也算是吃的宾主尽欢了。茶师云姐说,此时,泡一盏老君眉来是最恰当的。我不由得诧异,此时酒足饭饱,若要解腻消食,该是红茶才好,怎么会是老君眉呢。
便问询,云姐笑着说,老君眉可不是绿茶,虽然名字之中带一君字占一眉字,却绝非君山银针。这其中缘由听她细细道来:其一,叶背满布白毫,这是初春采摘的茶叶嫩叶区共有的特征。“满布毫毛,形如长眉”并非君山银针独有的特征。其二,世人多认定君山所产银针就是老君眉,无非就是看到了君山银针有一个君字,老君眉也有一个君字。其实君山是地名、老君是人名,两者互不搭界,这样就是犯了强拉硬拽的毛病呢。其三,邓云乡的说法是"似即珍眉"。珍眉是外销绿茶。外销绿茶分两大类:一是条形的叫眉茶类,一是圆形的叫珠茶类。眉茶类里有珍眉、针眉、秀眉等名称,而没有老君眉这个名称。这个说法只着重了"眉"字,忽略了"老君",所以说,珍眉却也不是老君眉呢。
说到此处,云姐笑着走进内室,不一会儿捧着一苍绿色钧瓷小罐子出来,递到我手中,示意我自己去看。
罐口一开,浓香扑鼻,但见茶叶乌亮,色泽齐整,取出一茶匙,注水泡茶,不一会儿,便满院茶香,斟到杯中,汤做深色鲜亮,品一口,真真是香馥味浓。
一杯茶下去,身有微汗,肚腹之中的饱胀之感却消失殆尽了。云姐笑着说,这款茶呢是岩茶,消食,解腻。在清代就颇受大家的喜欢,被人们称为"寿眉"。所谓"老君"者即"寿星",由此说来,妙玉为贾母一行人备下的就是这款“老眉”了,既有茶理上"吃油腻"不宜饮绿茶的原因,同时也有恭维、讨好"老祖宗"的心理,君表现了这位"槛外人"不仅擅于茶道,而且也聪明乖巧,格外的讨人喜爱呢。
根据小说中的片段,我们也可以看出是有所提示的,"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又说"我不饮六安茶"得出这位老祖宗也是品茶高手,更是是深解茶性的,因为是"吃了酒肉"之后油腻太重,倘若此时再去饮了绿茶则容易积食、闹肚子。所以才有了一侧深谙茶道的妙玉说"知道。这是老君眉。"意思是告诉贾母"这不是绿茶。"
云姐品着杯中馥郁茶汤,笑着说,这款老君眉是用武夷岩茶经特殊的工艺制作的发酵而成,条索外形独特美观,内质色香味优异,外形似眉,条索紧细紧结,汤色金黄,清澈明亮,底蕴浓郁;滋味醇厚,回甘悠长,不说别的,单单是这叶底清一色的古铜色,就深受大家的青睐,堪称茶中珍品了。
一旁手摇着折扇的朋友却笑着说,若说今日这吃茶,还真是宴开九重后,犹念老君眉。待会儿走时,一人来一罐。引得周围团团坐的大家伙儿笑着不停,惊飞了身旁枝上的鸟雀儿。
微风吹过,合欢花儿落满了衣襟,恰有一绯红的朵儿落入手中的杯。不由得笑着说,看,这可是纳兰公子的一缕魂魄,也来陪着大家吃茶呢。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万般柔情,都化在这一缕风里,而我们这些俗世羁旅客,借着这一杯茶,却也消得胸中万般烦恼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