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是影响过世界历史进程的茶叶,同时,是世界范围内,销售量最大的茶叶。
众所周知,我们红茶有:祁红、闽红、滇红等等很多种。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根源打哪儿来,是打哪一款茶中产生的?所有的这些红茶里边儿,最先出现的,是福建所产的正山小种。时间,大致是明末清初。
一种说法始见于明代刘基所撰《多能鄙事》一书(15-16世纪间),陈椽《茶业通史》有述,葡萄牙人科鲁兹神甫于1556年到达中国,1560年左右回国后著书中有言:“凡上等人家皆以茶敬客。此物味略苦,呈红色。”呈红色即指红茶汤。可见1560年以前,就有红茶了。
另一种就是坊间有一个流传已久的小故事。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东北五公里处的江墩,庙湾自然村是历史上正山小种红茶的原产地和中心产区。
相传约在明末某年时值采茶季节,北方军队路过桐木关时驻扎在茶厂,睡在茶青上,待军队开拨后,茶青发黑,茶农心急如焚,把茶叶搓揉后,用当地盛产的马尾松柴块烘干,烘干的茶叶呈乌黑状,并带有一股松脂香味,烘好的茶当地没人要,便挑到距庙湾45公里外的星村茶行贱卖。没想到第二年引起轰动,迅速走俏市场,并以其汤色红艳的特点,命名为红茶,自此畅销不衰,日趋红火。关于红茶起源的这一传说也记载在《中国茶经》上。
首先创制的是小种红茶,由炒青发展而来。日晒代替杀青,当是在炒青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揉捻后发现叶色变红更快,于是逐渐认识了变色的规律。后在揉捻结束堆放片刻,使其发红更明显,质的变化更大,而后炒和烘,则色香味完全改变。
工夫红茶是在小种红茶基础上演变而来,清朝董天工《武夷山志》(公元1751年)载有小种和工夫的茶名。小种红茶是鲜叶加工复杂,毛茶加工简单;工夫红茶则相反,简化鲜叶加工,毛茶加工大下工夫,所以叫工夫红茶。
工夫红茶则比小种红茶又多出筛分、切断、风选、拣剔、复火、匀堆等精制工序,从而整形分级,使工夫红茶品级规范。还有再产生的红碎茶,那又是题外的话了。
工夫红茶从福建起源,时称闽红;后推广到江西,称为宁红、河红;推广到湖南,称为湖红;推广到湖北,称为宜红;以及浙江等地也有过推广。推广到安徽祁门之后,自然就称为祁红,祁红一经问世,以其独具一格的高香艳压群芳,独占鳌头,迅速走红欧洲,以至于后来居上,荣登了世界红茶之王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