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大趋势下,茶行业乘上移动互联的时代大潮,茶企如何才能够在大潮中升级成功,运筹帷幄,不至于被挤出局?
随着互联网的带来的冲击与电商的崛起,传统茶业困局愈发凸显。2018年以来,茶业又迎来新机遇——新零售时代,面对用户多元化需求与消费升级,传统茶业如何抓紧机会并进行改变与创新?
纵观行业发展规律,一个行业成熟发展的标志通常是渠道升级。中国的家电行业经历了传统百货到国美、苏宁这类专业连锁,再到京东这种电商巨头的升级。
回看茶行业的零售领域,以批发模式为主的茶城、相对封闭的品牌零售连锁专卖依然是主流。未来,茶渠道的转型升级或将是茶产业扩容爆发的最重要的驱动力。而茶行业渠道变革的方向一定是连锁新零售模式。
茶行业的三大问题
1.基于中国整体茶行业大背景成长起来的传统茶品牌,都受到茶产区、茶源、产能、从业人员等的限制,它们很难突破自我;
2.在这20年里,虽然国内茶叶的需求量井喷式增长,但这个增长是畸形的;
3.普洱茶市场,扰乱了整个茶行业市场;
第一个问题
中国是世界茶叶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产品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但作为商品交易的时间其实只有非常短暂的几个朝代。
1992年,是中国茶行业发展的分水岭,中茶总公司改制,四家省茶公司——云南、福建、广东和湖南,脱离总公司实行民营化。1992年到2012的20年,是中国茶行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目前大的茶叶品牌都是在这20年里出现的。这些品牌因为种种限制难有大规模的发展。
第二个问题
中国茶叶的需求量,它的增长是畸形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说的原叶茶在流通市场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送礼的。最终你去到一个茶店、批发市场,你怎么买茶,买便宜了你觉得它可能品质不好,买贵了觉得我被坑了,因为中国是一个重品类、轻品牌的市场。
这样的畸形需求导致整个行业对于茶的表达以感性为主,大家都在谈论茶文化,讲茶道、茶禅、生活美学等,以此去抬高茶的价值,反而不去关注理性的基础。
第三个问题
普洱茶市场,扰乱了整个茶行业市场。普洱茶它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炒的,广州芳村茶叶市场有一千多个档口,本来那些档主们经营的中国六大茶类做的非常好。但是在2012年,有一半的业主转去做了普洱茶,因为它的利润空间巨大。结果造成了一个什么样的现象呢?档口没有人买也没有人卖,但是仓库不够用,因为都用来炒了,这就是一个商业乱象。
中国喝茶的历史有数千年,但是中国茶作为流通产品其实只有20多年,标志性是1992年中国茶行业的体制改革。目前中国茶叶消费总量居世界第一位,36%,但是人均消费并不多,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每个人消费的可能不多,但因为中国人口比较多,所以总量比较大。另外,进口茶也占了消费市场很大一部分。
传统茶企要完成新零售转型,必须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品牌改造:时尚化、国际化、IP化通过调研,茶叶消费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30-40岁的消费人群占比已经超过三成,而且千禧一代(1984-2000年出生的人群)逐渐进入茶饮市场更是搅动了传统茶叶市场格局。
当80后成为主力商务人士和新中产阶级人群,当90后通过尝试创新茶饮产品进入茶消费市场,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场景、对茶的认知以及风味口感的变化都将极大地左右茶行业的发展趋势。
体现在品牌层面,年轻一代消费者对茶叶的认知抛弃了以往茶文化固有的崇高、厚重、神秘,而聚焦到茶品牌的性价比、品牌感受、品牌性格等层面。这就要求茶品牌要时尚化、国际化,丢掉传统农产品的外在土气,用现代方式演绎传统文化。
品牌IP化也是茶品牌升级改造的一条道路。IP的存在方式很多元,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某一个形象。从广义层面看,有内容、有一定知名度和一定粉丝群的文化产品或文化产品碎片都是IP。
品牌IP化就是指用IP思维和运作方式开展品牌建设。三只松鼠线下实体门店叫"投食店",到店的"主人们"不仅能在这里买到各种各样的干果点心,还能全方位享受到萌派松鼠的服务和文创体验。这种以品牌IP为核心,围绕IP打造产品,制造场景,营造氛围,塑造体验的门店相比那些单纯销售的门店更有生命力。
二、产品改造:标准化、商务化、轻奢化
连锁的标准化首先体现在产品的标准化。但茶叶长期的非标准化恰恰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短板。因此,茶产品的标准化改造势在必行。
产品标准化不仅体现在预制包装形态上,还有种植、生产环节的标准化,运输、仓储环节的标准化,以及口感、风味等方面的标准化。
中国传统行业的非标准化来自于农业社会的靠天吃饭、经验至上的习惯。现如今,中餐、中药等行业都在追求极致标准化,茶行业可以参考借鉴。
三、模式改造:O2O化、跨界化、大数据化
茶连锁的营销模式要遵循新零售互联网思维,即线上线下一体化、跨界营销以及大数据应用。
O2O或者升级后的O&O,都预示着线上线下不再有界限。顾客不仅能在线上线下不同场景中购物,还能随时切换场景,更重要的是基于大数据实现智能消费。无论是B2B、B2C,还是酒水定制、餐饮服务等需求,都能够汇聚数据在体系内进行共享。
在移动互联时代,不仅有纵向的边界失控,还有打破行业壁垒的横向融合。例如,因味茶不仅是一个茶馆,也是生活空间和时尚家居产品展销中心,这种跨接混搭不是建立在"物以类聚"的传统行业划分,而是建立在"人以群分"的互联网链接思维上。
一切的核心是数据。新零售没有大数据做支撑就是换个马甲的传统生意。星巴克,这个把咖啡店做成"第三空间"的大牛品牌本质上已经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从星巴克门店选址开始,到产品开发、客流跟踪、移动支付等,处处渗透着基于大数据分析和营销干预的影子。
四、推广改造:口碑化、社群化、流行化
茶叶连锁品牌的推广其实就是集客、留客、锁客系统。要想做到引客进店、留客消费、锁客升级,单靠做广告是不行的,连锁品牌必须要有系统的推广手段做支撑。
连锁品牌要低成本引流,就要打造爆品,制造话题,用口碑传播引客上门。爆品不仅是指实物产品,也可以指服务产品,总之是能产生流量的引流工具。例如大益正在尝试的大益茶庭和"吃茶去"APP相结合,将门店和移动导流平台进行连接,就可以建立流量汇聚入口。
在移动化联网时代,人们更加自由,人与人的链接更加方便,社群经济应运而生。社群绝不是传统的会员营销,因为社群更加强调互动性和参与感,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链接,而非单向的服务。
茶连锁做社群有先天优势。因为茶叶本身就具备很强的社会链接属性,人们喝茶聊天,品茗交友,是非常自然的社群场景。
推广的目标就是要制造流行。连锁品牌要制造流行关键是要在区域市场形成比较竞争优势,同时利用KOL(意见领袖)引爆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