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抛条这个工艺主要实现在普洱生茶的揉捻环节,指茶叶在经过轻度的揉捻,以至于条索相对比较松散;茶叶细胞破损较少,茶汁溢出较少,也就是说,茶叶一方面会更耐泡,一方面会更有转化空间,但是,新茶品饮的时候,可能相对味淡。所以有人就想到了:不需要在茶叶杀青完之后摊晾太久进行,甚至有些工坊会利用一些杀青残余温度让茶叶在这个环节中得到一部分的萎凋或发酵。
茶底苦涩有的化的快,有的化的慢甚至化不开,主要是什么造成这样的差异?
常听说,不苦不涩不是茶的说法,但是中国人讲究一个中庸,其实是想要表示一个度的观念。所以,苦涩本身是要有度的。除了度以外,若没有之后的苦尽甘来,你还觉得它有那么大的魅力吗?
每当被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常常会想起那句台词“人生是一直这么苦,还是只是小时候这么苦?”电影中的答案是“always”,但是Leon带给她的确实绝无仅有的温暖和爱。
那么茶叶的苦涩不化是一种什么感受呢?就是苦始终停留在口腔中,而不是经过一下就消失;涩不论程度轻重,久久在舌面、上颚、两颊形成一种牢牢的收敛或磨砂感,没有任何要消失的迹象或转为回甘、生津之类的感受。有些严重的,在茶汤下咽后,喝完一口白水也不曾消减,真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啊。
造成苦涩化不开的因素很多哦,例如:树龄太小,人家还是棵宝宝,干嘛非要采人家嘛;农残超标,虫虫是蛮讨厌的,但是不要过度保护嘛;施肥过度,人家自己会长,急什么嘛;除草剂,以前不是都用割的嘛,现在还有帮忙割的机器呢,怎么就不割了呢?加工过度,或偏激要求也会带来苦涩难化,要善待天地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