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有名的风俗之一。所谓功夫茶,是指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是沏泡的学间品饮的功夫。功夫茶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广东的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茶道形式。功夫茶器具精致,泡工独特,饮用程序亦相当讲究。
这不但是他们工余饭后的一种消遣、享受,也是他们交际往来的种工具,更是迎宾敬客的重要手段。功夫茶的茶具小巧玲珑,非常考究。一套茶具,一般为壶三杯,也有两杯和四杯的。泡茶用的水,以泉水、井水为最佳。
泡制工夫茶,一般不用红茶、绿茶,而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以福建产的铁观音为最佳,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叶质厚实,很耐冲泡,一般可冲20次左右。凤凰单从茶最有名,具桂花、莱莉、蜂蜜的风味。一种半发酵后即烘炒定型的茶。
泡制时先将水烧开后冲茶。冲时要掌握以下几个要领:“高冲”、“低酒”、“括沫”、“淋盖”、“烧杯热罐”、“澄清”等。功夫茶以浓度高着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它茶不够滋味了标准的功夫茶艺,有后火,虾须水(刚开未开之水),捅茶,装茶,烫杯,热罐(壶),高冲,低斟,盖沫(以壶盖将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顶十法。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亲自操作。首先点火煮水,并将茶叶放入冲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待水开即冲入冲罐中之后盖沫。第一冲杯,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气韵彻里彻外的气氮。洗过茶后,再冲入虾须水,此时,茶叶已经泡开,性味俱发,可以斟茶了。斟茶时,四个茶杯并围一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人四杯之中。潮汕人称此过程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最后,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第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嘉宾,自己最末。
学茶艺的目的在于提升一个人的生活品质
古语“粗茶淡饭”是说生活俭朴,“茶饭无忧”表示小康,“三茶六饭”则表明生活富足。从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到雅俗共赏“琴棋书画诗酒茶”,从传统婚姻礼节的“三茶六礼”到现代茶艺“三段十八步”等,茶无不渗透于我们的生活,“君不可一日无茶”的尊贵,“从来佳茗似佳人”的判定,“寒夜客来茶当酒”的雅致,无不因“茶”而别具情趣,令人神思悠远、回味无穷。
中国人自古识茶爱茶,无论皇族贵胃、达官显贵,还是文人墨客、布衣僧人,都有着自己的茶乐茶趣、茶事茶经。各民族地区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中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茶品茶俗。在广表的中国大地上形成了异彩纷呈、瑰丽奇特的茶文化奇能。随着茶叶贸易日益频繁与茶文化交流的日渐紧荣,滋生了世界不同风格的茶俗、茶饮.茶文化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文化之一,越来越受到世界不同角落的众多年轻人的喜爱,人们利用网络,书刊等各种传播媒介了解和学习中华茶文化。
“物极必反”,正因为茶的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茶文化热”却也催生了一种乱象,那就是“茶文化是个使,什么都能往里装”,比如“BLACKTEA”英译词,颠倒红黑茶,一错就是上百年光景,还有“茶艺茶道”之辩、“功夫工夫”之论、“洗茶润茶”之争等各式茶文化标签内容,让茶艺爱好者们无所适从。
“格物致知”,我们尽力遵照科学要求,不把茶艺师与评茶师分割各成一脉,而是从现实需求复合型人才出发,以“三步炼成茶艺师”来诠释茶艺师的修炼功夫。结合茶艺要求的“学科”—识茶,与“术科”——泡茶,融合评茶要求的“学科”——品茶,与“术科”—一鉴茶,初探门路茶艺也好,信手括来泡茶也罢,抑或妒火纯青品整,既是炼知识、炼技艺,也是炼心性。
茶艺师是如何泡好一壶茶的?评茶师是怎么评定茶优劣的?看似简单的茶艺、泡茶、评茶,实际上永无止境—“茶叶学到老,茶名记不了”,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评茶。它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心态,茶人追寻的境界在乎用心体会,以情入茶;在乎净化心灵,美化人生;在乎善化社会,文化,世界古训云: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句话告诉爱茶人,学茶艺、泡养和评茶这些事情要想真正成功,仅有知茶、泡茶与品茶开端是不够的得加上深层次的“识好”茶、“泡好”茶、“评好”茶的坚持到底精神。
生活的每一天从零开始,茶人思想的觉悟从茶艺开始。
学茶艺的目的在提升一个人的生活品质。
在提升生活品质之前,不可或缺的是过程与经验一—从无到有,从开始到结束,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有过程才能产生结果。人生需要觉悟,茶艺可令人觉悟,有觉悟才有美好的人生,人生美好社会也会更美好。
优秀传统茶文化之核心—一茶艺,是中国文化的敲门砖。茶艺是一种形式、一种载体,经由茶艺表演,可以让更多的中外茶人对茶文化有所了解、感兴趣,甚至深深地喜爱,进而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茶艺表演不仅要重视泡茶者形体美丽与茶之高贵,更要重视冲泡的过程。诚然,茶艺师表演茶艺重视茶品,讲究茶之条索、色香味俱佳之“形”,但更要重视形与艺结合,应该注重茶器、水、氛围以及动作等这一系列操作过程,评茶师才应该重视评比优劣与泡茶的最终结果。茶艺师要艺道兼备,形神兼备,要有才华,不断学习与茶文化相关领城的知识。让自己丰富充实起来。只有经过自身积累与经验沉淀,才能在茶艺表演或茶事活动中有不俗的表现,才能真正体现出茶艺的魅力。如果只是表面上模仿一招一式,是经不起时间考验和仔细推敲的。
识茶的基本功——知茶、泡茶和品茶。只是茶人的入门;“炼”成茶艺师的基本功—茶艺、泡茶和评茶,需要的是时间,更需要的是态度。越接近成功就越困难,越要认真对待。此谓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
道是道,艺则是艺。道之所以为道,在于“道可道,非常道”,在于探究妙生本化背后的至理,是形而上的理论认知;而艺则是形而下,代表特定时期的艺术或民俗的一种规范化“范式”,是实践认知。在渊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上,中国茶道一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茶道即是休生养性的生活方式,也是静观世界、出世与入世的人生观。泡茶时许多茶人习惯使用有托盘的盖杯,杯子、托盘、杯盖一起称之为“三才杯”,意即“三才合一”,暗合了道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中国茶道还体现了儒家“仁义礼智信”的精神核心,重视礼节,以诚待客,发展到现代,就是“俭、清、和、静”的茶道精神。中国茶道还融入了佛家“苦、集、灭、道”的四谛观,形成了茶禅一味的禅茶文化。从茶的苦尽回来,苦中有甘,照见人生的苦与甘,崇尚静悟,从而参破“苦谛”,是谓禅茶。
而茶艺则是茶道精神的具象化,从唐代的煎茶、宋代的点茶乃至到明清时期滥觞的工夫茶泡法;从乌龙茶、红茶、绿茶、黑茶等不同茶类的品饮上。人们在选茶、择水、烹茶技艺、品茶技巧、环境塑造等方面入手,构造了一个纯粹的茶艺空间。因而,茶艺是茶道精神在现世的外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于人生的感性认知,也可以说是一种生活美学的阐述。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茶即可以是“坐而论道”的高雅之物,又只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常事物而已。这便是一片叶子“茶”的奇妙之处。
这些茶道在商业界运用频繁,在品茶的过程当中更可以体会是一般的意境,何乐而不为!你还知道哪些茶艺的”门道“?欢迎在品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