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茶行业低迷”应该是有许多因素综合造成的。
首先了解国内的茶叶主要是流通于以下的渠道:
一是卖给喝茶的人。
老百姓自己有喝茶的习惯,我们平时挂在嘴上的开门七件事之“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水平高了,我喝好一些好茶,而经济水平暂时不好,我无非就喝普通一些普通茶(口粮茶),说到底,该喝还是要喝。只是替代性喝茶,又不是必须品。只是消费降级,以前名山古树,冰岛、昔归、老班章、易武曼松贡茶,薄荷塘,现在降级到二线山头古树,品质不错的大树,小树。反正是在喝茶。
二是卖给用茶的人。
这几年一直听别人说市场低迷,无非是政策原因,不让送礼,限制公款消费,这使得流通于这一块领域的茶叶销量受到很大的影响。 为何局部的流通领域竟能影响大局呢?
原因便是这一小块的利润,在总利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具体的便不多说,诸位自己意会吧。 而老百姓这块的原因,这几年连续曝光的茶叶品质问题,可能会使一些茶客怯步,而更多的却是“听说这个茶很多都存在质量问题,那我不喝,我喝别的茶”,说到底,还是喝茶。
非理性的公款消费以及送礼行为自然是无法长久的,我认为弘扬饮茶文化,振兴茶产业,普及茶叶消费还须把眼光落在老百姓身上。即增加茶客的数量,基数上去了,需求便上去,有了需求,才有更多的东西被催生出来。
年少时曾与朋友玩笑,许下要让全国人民都能喝的上普洱茶的豪言壮语,从业几年后,才发现蜀道之难。
许多的人认为真的普洱茶是很贵的,关于真假这里不再讨论,而是说明这个“贵”字。真正产于云南名山古树茶确实不怎么便宜,而知名的茶王更是天价。
如今某宝上面的9.9包邮什么的,这些低端茶,大部分为拼茶,夏茶,外山茶,品质低下。
已经养成喝茶的习惯的老百姓便不说,偶尔喝茶的人很少会买价格较高的茶,而便宜的茶品质却不怎么好,他们一喝,可能尝不出有什么不好,但是大部分的来说,也并没有什么好印象。毕竟普通人对茶的一些细微区别可能分不是很清楚,而对于大概的好坏,还是可以判断的。
“本来我便是可喝可不喝的,体验不是很好,那我就不喝了呗,我喝别的。”我认为这便是茶客增长受到限制的最主要的原因。
消费价值观,购买力等方面,这是国情决定的。
大的俺也说不清楚,往小的方面说,解决茶客数量增长受到限制这个问题,有以下两个思路:
其一,提高茶叶制作工艺水平。 茶叶的品质,主要由采摘天气,茶叶种植环境,茶叶制作工艺三个因素组成。
天气不说,种植环境已定,故唯一的变量,就是制作工艺。工艺上去了,即使是台地茶,也能制作出品质相对不错的茶叶,而成本却没如何增加。
其二,规范市场,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 有竞争,便有改变。改变的一个常规突破口,便是提供更物美价廉的产品。
为什么要把这个列入其中呢,因为茶叶行业现在并没有一个定价的规范,目前茶叶零售的价格,更多的是根据其价值,而不是成本。制作工艺上去了,现在成本80元的茶叶可以媲美以前成本120元的茶叶了。而以前成本120元的茶叶我要零售300元(市场价值),那现在我80元还要卖300元。有更多的利润,商家何乐而不为。
所以势必要有良好的竞争环境,我成本80元的茶叶,卖300元。现在我卖200元,(物美价廉,市场反响好)销量大增。而你感到了压力,所以也要想办法改变,通常的方法便是我也提高制作水平,因为我的制作水平已经落后了。
现在市场不规范还表现在:大的茶企业,有品牌有影响力的企业,并没有在茶叶的市场销售价格上面起到一个科学的示范作用。
一模一样的茶叶,茶农成本100元,他零售卖300元。而大企业加上简单的包装,打上品牌LOGO,卖1000元。当然数据只是一个比方,但是其间道理,可见一斑。(不要对号入座)
人家说:我要加上自己的品牌附加值,加上我庞大的运营费用,当然要更高的利润。
而我却是认为,现在大部分的茶企业,却是只是把眼光放在中高端的茶叶消费人群。当然,这一块市场能占到其百分一,都已经很不得了了。而忽略了普通老百姓的需求,或者有的意识到了,但是做这一块目前来说还是一件吃力不怎么讨好的事情,单凭一两家之力,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稳定的市场上面开拓业务,总比手伸进一个不稳定的市场来的轻松与舒服。以上造成了一个不好的循环。
作为普洱茶行业而言
普 洱茶是后发酵茶,它是有时间红利的:
一方面是投资的红利。我们知道,投资是种时间的回报。普洱茶的越陈越香特性,让其成为投资未来的标的物,可收获穿越经济周期的复利。
另一方面是微生物产业的红利。普洱茶陈化生香的秘密在于微生物。普洱茶其实是玩生态、阳光与微生物的中国“特种茶”。有了微生物的加入,传统普洱也可以发展科技普洱分支。玩微生物,其实是玩科学与技术。这样一来,普洱茶成为传统茶类中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茶类,跟其他茶可以不在一个赛道上
我们说,传统茶很难营建技术壁垒,但引入微生物,普洱茶可以建立技术高门槛。有了微生物,普洱茶的边界由传统饮品,扩大到大健康产业——食品、保健品与药品。创新品也是一种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