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道文化 >
茶道是一种文化 一门艺术

    茶的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上古神龙氏时代,中国茶文化自此绵延而下,沿着历史的河床,流淌了数千年,最终形成东方文化中积淀沉重、天下独绝的中国茶道。中国茶道就是中国万年横亘、千秋奔涌的黄河,属于渊远流长的黄河文化的重要部分,极大地影响着华夏民族和华夏文明。因了厚重悠久的历史,因了整个的民族意志对茶的坚定呵爱和认同,茶道,自此深深地凝铸于中国文化、中国人性。
   中国茶道不仅是深沉的,而且是隽永的、艺术的、美学的。如果说起自于中国的日本茶 道是
一种严格尊崇、极其讲究的终极宗教的话,那么,中国茶道应是一种包罗万象、顺乎自然的美丽哲学。因为中国茶道是和一脉相承的中国历史一起走来的,因此,从哲学美学上,中国茶道不同于世界上任何其它茶道。自炎黄联盟至春秋战国,自百家争鸣至秦皇汉武,自魏晋南北至宋元明清,一以贯之的民族历史,极其重要的儒、释、道等教派思想,深深地融汇在 茶文化当中,成为中国茶文化最基本的思想文化精粹和美学哲学基础。
   儒、佛、道教的长期 影响,中国茶道美学已不可能只是生活美学,而是淡泊优雅的山水墨画,是激越典丽的唐诗宋词,是天人合一的道家修行,是参禅顿悟的佛门要义,已是宏阔深切的艺术美学和哲学美学了。甚至可以说,在形而上,中国茶道就是对我们生存的世界和大自然的心灵感悟和美学概括。
   茶道的核心是"品",茶道的终极追求是“真”。人的不同的人格修养,必然产生不同
的茶道、茶德。有人品茶,笑里藏刀,品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有人品茶,风声鹤唳,品出刀
光剑影、金戈铁马;有人品茶,虚怀若谷,品出才思泉涌、神接宇宙;有人品茶,神定气清,品出怡然自乐,天地大同,与世无争……人的生命认识和人生目标不同,对茶道的真正高 峰境界自然有不同领悟。
   有人求名,却名不符实;有人趋利,却惟利是图;有人一派真我, 而名利双收;有人淡泊风骨,而知足常乐……中国茶道,体现了中国人的普遍人性,中国茶道,就是人道。一个首先是真实诚实的人,才是一个为人正直善良、为民所喜所爱之人,也才是一个可以接纳、可以交心、可成知己、可为事业共谋发展之人。这是人之为人的基本, 是人道的精髓,是人性的原则。
   一个虚伪透顶、无耻谰言之人,是违反人之为人的人道原则 的,在人格上,其人生是失败的,生命是暗淡的,灵魂是阴蔽的,思想是郁结的--纵然他在某些领域能取得一定程度的事业成功,这也正如品茶,他能喝得肚子饱胀,红光满面,但无法体悟"我即茶、茶即我"的真我忘我情怀和"心即佛、茶即佛"的深幽旷远的意境。茶里,沉积着生命况味,凝集着芸芸众生,品茶,就是品味人生、感念苍生。
   人,无论为官,为文,从商,治学,都应首先立足于人,一个真实坦诚的人,一个有着 起码
的人格道德和人性品质的人,才是一个具有人道精神的人。茶道如斯,人道亦应如斯。人道即茶道,茶道亦即人道。
   无独有偶,正如茶道有"道"、"艺"之分,经商也有"道"、"术"之别。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者,正道,真道,诚实守信、承诺是金之道。茶道求和求真,"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以和求阴阳相调,水火相克相生,以和助天地宇宙合一,天人相处共存;以真我的灵魂与茗共品,以真实的心境寄情山水,以真挚的情怀融入自然造化之中,在茶香茶色茶味中陶醉、品味、顿悟、修行,升华人格,锤炼意志。茶艺求法求技,水、壶各有讲究,方法各异,冲闷品赏,都有严格程序,不可无视技法,任意妄为。茶道主理,因茶艺而得 道,茶艺主技,载茶道而成艺。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而所谓"在商言道",道即真信友和之道。商道以诚信为本,人格至尊,信即为金,金即是信,首先做人,而后为商,否则势必道毁商衰,一蹶不振。"经商有术,术无道则不立",从商以诚信礼义之道,维护游戏规则,纵然工心计、巧钻营、求投机,也必定会获得别人的真诚合作,最终利益共享,和气生财,皆大欢喜,"道术合璧,通天达地",必有经商成功之日。由这里完全可以推知,茶道也就是商道,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共同的必然联系。
   可见,茶道思想虽纷纭复杂,但从根本而言,茶道的潜在意志,就是人道和商道的基本 内涵,也是人道和商道的艺术和美学。
   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相邀拜谒武夷名山,有幸结识中国茶道的研究学者林治先生,言谈之下,过往之间,甚为投机和感动。一方面为林先生的严谨治学精神惊佩不已,他是坐破寒毡、磨穿铁砚,数年一日致力于中国茶道的研究,并执著为中国茶道的复兴奔忙,殚精竭虑;一方面感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不仅淡忘了国粹,而且阉割着舶来品,学习着人家的经商技法,却损害着起码的人格、商德。真正成功的商人,人如其心,人如其商,其人格与商德应是一致的,就是茶道的品质。鉴于 此,作为一名茶人,作为中国茶道的感悟者和热爱者,作为林先生的一位志趣相投的朋友,也作为一名商人,我们很愿意尽一份心意,以为中国茶文化的发扬尽绵薄之力。
 

作者:佚名
日期:2018-07-24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