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79年,陈椽教授就撰写了《茶叶分类理论与实践》一文,以茶叶变色理论为基础,系统地把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乌龙茶)和红茶六大茶类。
各大茶类因加工工艺和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不同,各有其独特的颜色,如:
绿茶清汤绿叶,红茶红汤红叶,黄茶黄叶黄汤,白茶白毫披覆,青茶绿叶红镶边,黑茶色泽黑褐,每一个茶都颜色各异,变化丰富,可谓“绝色”。
各茶类颜色不尽相同,主要受茶叶中色素影响。色素可分为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
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决定干茶和叶底色泽,主要包括:
叶绿素a——深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叶黄素——黄色;
胡萝卜素——橙红色。
水溶性色素易溶于水,决定茶汤颜色,主要包括:
花黄素类(黄酮类)——黄色;
花青素类——红紫色/叶底靛青色;
茶黄素——(橙)黄色;
茶红素——(深)红色;
茶褐素——(暗)褐色。
其中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属于茶多酚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