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如果把茶当作一种艺术,去品评,去感受,就需要非常注意泡茶水和泡茶器具的选择。
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工作节奏的加快。喝茶,开始变得随意。
在某些场景下,不允许我们讲究泡茶的方方面面,没有山泉水也无法使用紫砂壶和盖碗。其实,大瓷碗与玻璃杯,同样可以泡出好喝的茶,只是不符合某些文化标准罢了。
爱茶人多,能将茶作为职业的却少之又少。自古至今,除了皇家贵胄、文人墨客,普通的老百姓也在喝茶,只是对老百姓而言,喝茶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水。关于普通人的喝茶方式,没有过多文字记载,也很难流传下来。
在我看来,泡茶无关繁复,不分阶层。能泡出一杯好喝的茶最重要。
泡茶,每个人的习惯不同,但如同其他各行各业一般,这些习惯中有符合科学道理的,也有不合逻辑的。
改变不好的泡茶习惯,可能会让手里的同一款茶口感变得更好喝。
① 不是所有茶都适合“留茶母”。
关于“茶母”的说法,可能是地域性的,我也是听其他茶友提起。所谓“留茶母”其实就是不将茶与水彻底分离,始终留一些茶汤在泡茶器具中。
这种做法对于「喝茶」来说是没有问题的,虽说也不会让茶变好喝,但至少不会影响茶汤的口感。但是对于「品茶」来说,这种说法就没有道理了。
在茶的冲泡中,讲究控干,做到完全的茶水分离。这样泡茶,茶叶不容易被闷坏,可以增加冲泡次数,每一泡之间的味道不会受到影响。
② 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适合开水泡茶
许多人认为,开水是检验好茶的唯一标准。这种说法在茶叶评审里是合理的,但是是有前提的。
开水泡茶,需要泡茶的水、器具都是适合的,出汤速度等冲泡手法都没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开水泡茶,可以检验茶是否耐泡、制作工艺是否完善等。
但是在日常情况下,我们对泡茶水的选择并没有过多讲究,用的最多的或许是办公室的大桶水。泡茶的器具和手法就更不会过多在意,茶水不分离的杯泡法使用概率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开水,会突出茶的缺点、冲泡方式的缺点。
对于细嫩的茶叶、碱性水质、杯泡的方式等,都可以适当降低冲泡茶水温,这样同一款茶可以泡出更好的滋味。
③ 杯泡不要坚持正常的投茶量
杯泡茶,会增加茶叶中内含物质的析出速度,茶汤容易出现苦的感觉。如果像盖碗泡茶一般,乌龙茶依然坚持8g的投茶量,那茶汤的滋味不会很好。
首先,不是任何一种茶都适合杯泡,这与茶的价格无关。比如一泡正岩肉桂,用盖碗冲泡非常好喝,但是用杯泡就会显得苦涩。我认为,香气高的茶更适合杯泡。
其次,杯泡时减少投茶量。300ml的杯子,岩茶投茶量3-4g即可,红茶2-3g即可。
④ 养茶具不等于不刷茶具
常有喝茶的茶友,为了养出自己手里的紫砂壶,选择一直不刷。这样的方式是不对的,养壶也要将茶具彻底清理干净。
喝茶,不论场合,不论方式,最基本的就要做到茶具的干净整洁。
⑤ 冷泡茶不是将正常冲泡的茶放凉
夏季炎热,许多人会觉得喝热茶会出汗不舒服。于是,开始学习如瓶装茶饮料的喝茶方式。其实瓶装茶饮料应该算是冷泡茶。
冷泡茶是将茶叶放于冷水或冰水之中,通过时间的积累,萃取的茶中的营养物质。冷泡茶可以减少茶中咖啡碱的析出,减少苦涩感和对胃的刺激,保留儿茶素、氨基酸等。
所以冷泡茶不是正常冲泡的茶放凉后的结果。热水泡茶,茶中物质正常析出,其中的咖啡碱等物质本身就对肠胃有刺激,放凉后刺激增加。而且茶汤长期置于空气中会被氧化,营养物质流失,甚至会变质。
避免以上五点,会提升茶的口感,也会让日常简单泡出的茶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