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道也起源于中国。
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它促进友谊,培养美德,学习礼节,并通过喝茶,观茶,闻香来领悟中华传统美德。
泡茶
在严谨的茶文化中,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
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
明代为十三宜与七禁忌。
“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
“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
以茶会友
到了现代的实际生活中,喝茶依然是国人舍弃不掉的生活方式。
不管是家里来客人的时候会泡上一杯,还是和最熟悉的亲戚朋友出去相聚的时候泡上一杯,茶在社交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让人感觉到温和亲切。
一杯茶泡开了,人与人之间心的距离也就慢慢被拉近了。
在我们平时的饮茶中,大可不必这么严谨地遵守茶道,多是随性自然地喝茶。
但是如果能注意到一些茶礼仪的细节,并且做得很好的话,其实在喝茶的过程中能让人的体验感更强,传递出对客人的礼貌和重视,主人的品德也能得到客人的认可。
喝茶的环境
第一、喝茶的环境
平时以茶会友,多数时候就在家中。
人们会在参观一个人的家居环境的过程中了解到主人的品行如何。
喝茶的时候也是如此。
泡茶时的茶桌可大可小,可以简单也可以奢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干净、整洁。
用不到的茶具可以暂时先搁置在茶桌之外。
在桌面上如果能用一些花器等装饰品稍微的点缀下,颜色、材质花些心思,精心的搭配一下,让茶具与茶席融为一体,尽量不要喧宾夺主,这样呈现出来的效果会更好。
茶具
第二、茶具的清洁
看一个男人爱不爱干净,可以观察他的衣领是否干净整洁。
同理,泡茶的人会精心清洁自己的茶具,那么这个人的生活态度就比较好。
茶具呈现在眼前的时候,要给人感觉到干净明亮的感觉。
杯子里不能出现茶垢、杂质、指纹等异物附着。
有很多的人喜欢那种经过好多年岁月洗礼的老茶具,这当然是没问题的,只要什么不要残留着让人感觉不悦的水渍或者茶渣就行,主要还是担心那些异物会滋生细菌,影响我们的健康。
分茶的细节
第三、分茶的细节
如果说以上两步,能让客人清楚主人家的生活态度。
那么分茶的细节,就能让客人清楚主人对人是否尊重。
这也是茶礼仪中以茶待客最重要的一环。
给客人分茶的时候,要特别的注意不能把茶水溅出来,分茶要做到每位客人的茶水量是一致的,以示茶道公正平等,并无厚此薄彼之意。
分茶过程中,茶杯要要放置于客人的右手前方,以便客人拿取。
斟茶时注意不能太满,七分满为最佳状态,暗寓着“七分茶三分情”之意。
俗话说“茶满欺客”,有赶人走之意,另外茶水太满也容易烫到手,不方便品饮。
分茶
第四、给客人留出品茶的时间
茶客们都知道,品茶是一个非常细腻的过程。
品茶需要调动人的五官,全身心地投入到茶声、茶香、茶味和茶韵中去。
让客人清楚地看到泡茶的整个过程,让客人能充分了解到自己所品之茶的全部,这样才可以体现出主人对客人的尊重。
第五、及时调整客人的茶杯
以茶会客,主要是在品茶的过程中与客人发生故事。
此时,茶作为一次交往中最主要的媒介,一定要充分发挥好它的作用。
客人的茶杯空了要及时分茶;客人在杯中留了半杯茶,可能是示意不需要添茶;倒茶的时候不小心将茶渣倒入客人杯中,要及时更换或清洗茶杯...
在喝茶的过程中,要多注意客人茶杯的情况,及时应对处理,这样做也是尊重客人的表现。
清洁茶具
第六、清洁茶具的细节
在泡茶的过程中,经常会有茶渣或者水渍溅到茶具上。
因此我们常能看到主人家拿着抹布或刷子等工具清洁茶具。
要注意的是:喝茶的时候不需要时刻的整理茶具和茶台、自然舒服就好,不然很容易被人误会主人想送客了。
既要能随时保证茶具的整洁,又要对客人以礼相待,清理茶具的细节要把握好,才不会失礼于人。
以茶会友却失礼于人?茶道中这5个细节不能忽视
写在最后:
别看喝茶就是简单的一冲一泡,然后每人一倒一饮这么简单,其中蕴含的待客茶道无不体现在整个喝茶过程中的细节之处。
虽然平时以茶会客的时候不需要刻意严谨地遵守茶道,但是在一些小细节上多注意一点也许营造出的气氛就能更为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