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茶席之眼—造境

       茶席是茶人展现梦想的舞台,借由茶器的使用,茶仪规的进行,完成近似宗教般的净化过程。然而茶毕竟不同于宗教,茶人并非宗教家,茶席也非神坛,茶仪规更非禅苑清规,更多的是茶人以茶作为俯仰天地间的依归。
 
       初学茶汤者在茶席上,总以功能为重,兢兢业业,不敢越矩。然而更多的是站在门边的观望者,错把茶席当做室内布置或餐桌装饰一景。茶席的布置,并非像棋盘上的纵横线,得依循固定的方位,更重要的是如何随心随境转换茶席的摆置,这当然攸关茶人的功力。
 
       茶席的元素众多,在陆羽的年代可达二十余件。二十世纪末在极简主义的推波助澜下,茶席的器具有日益精简的趋势。双杯品茗渐渐回归单杯的运用,茶盅渐由潮汕茶法取代,小壶有渐渐被中大壶取代之势。明人冯可宾在《岕茶笺》中提出每客各持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在早年香港茶楼处处可见此景。茶器简化后茶席自然就出现了喘息的空间,像文章中的逗点,让观者可以歇息片刻。
 
       我在摆置茶席时,主张将材质相近的或色调相似的归纳一角,譬如银釉的水方和银茶则可摆置同一侧,洁方和茶席巾则尽可能用同一色调。如此一来即便素材众多也不至于太喧哗,借由茶席的视觉调整可带领与会者进入以一心会茶的性灵层次。
 
       茶席在生活中扮演美学的先行者,即便没有固定的茶室,只要一只托盘一地草席,器具在茶人指间指挥若定地铺展开来,再日常的生活场域都能点化出些许茶味来。很多人向往日本茶道的视觉符号,而要求设计师复制符号表象的景观。然而造景容易造境难,非得常日与茶独处才能活出自己独立的茶场域,设计师只能创造景而不能帮业主创造境。少了主人在现实空间中生活的轨迹,再成功的造景都无法进一步衍生出情境。
 

作者:佚名
日期:2018-07-27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