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论茶 >
有感于“烂石生好茶”
越是难事,越攒本事;越是难干,越长才干 
 
陆羽在《茶经》中将茶树生长的土壤分为三类,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百年老茶树之所以能长出高品质的茶,是因为长期扎根烂石、饱受风霜的历练。其实,人的成长与茶树一样,在“烂石”中生长,在艰苦中磨砺,才能成为“好茶”、散发芬芳。  
  
所谓“烂石”,可比拟为条件艰苦、环境艰难的岗位,需要吃大苦、受大累。这样的岗位往往面临的矛盾多、情况复杂、工作开展难度大,需要本事、也最攒本事。现实中,一些年轻干部之所以对这些地方避而远之,说到底是缺乏“烂石生好茶”的见识和担当。事实证明,过硬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锤炼本领也无捷径可走。要想具备“好茶”的品质,必须多嚼“烂石”中的苦、多忍“烂石”中的烦、多受“烂石”中的难,才能做到吃苦不怕苦、能“耐”变能耐、难干长才干。
 
俗话说,吃苦就是吃补。处“烂石”之中虽然苦多,但钙质足。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将士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正是凭借“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精神,打败了敌人、夺取了胜利。许多事实表明,吃过的苦,往往会铺成通往成功的路。任何成就事业的人,都是尝遍心志之苦、受尽筋骨之劳的人。青年官兵要想强本领、长才干,就要敢于自讨苦吃、以苦为乐、苦中作乐,主动到艰苦复杂环境、形势严峻一线、吃劲要紧岗位接受考验、经受历练,在经风雨、见世面中练就担当干事的“大心脏”“铁肩膀”。
 
有人说,吃一件事的苦容易,忍多件事的烦才难。诚然,“烂石”中有苦,但更多的是烦。山中竹,有的做成了晾衣竿,有的做成了笛子。同为竹子,两者价值却完全不同,原因就在于笛子耐住了刀劈斧凿和精雕细刻,而晾衣竿仅挨了一两刀的简单修剪。这启示我们,能耐成于能“耐”。屠呦呦为提炼青蒿素,经过40多年的漫长坚守,经历了190次失败,在一次次能“耐”中收获了诺贝尔奖。实践证明,无论是单调枯燥中的坚守,还是重重困难中的坚韧,都需要沉下去、耐得住、不放弃。青年官兵须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和定力,稳住神、沉住气、耐得烦,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向前,努力写就精彩的军旅人生。
 
越是难事,越攒本事;越是难干,越长才干。金一南说,“做难事必有所得”,坦言自己一生中干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做难事”。事非经过不知难。难事分很多种,但突发性、偶然性的事,往往难度最大,最考验人的心理承受力、局面把控力、统筹协调力。一些人之所以讲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处处碰壁,就是因为缺乏在“吃劲”环境下磨练、在“热锅”状态下历练的经验。天道酬勤,功不唐捐。每经受一次“热锅”上的煎熬,个人的阅历和能力就能上一个台阶。青年官兵应多做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接几次“烫手山芋”,争当“破风手”、抢开“顶风船”,多经历急事难事的考验、危局险局的磨练,才能早日具备挑大梁、担大任、干大事的本领,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作者:佚名
日期:2021-09-03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