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是一个等待的过程,等待着变化,等待着惊喜。
煮茶,投茶入水,等待温度升高,热气腾腾,茶香在时间流逝中一点一点地弥漫,渐渐氤氲,茶壶内的“咕咕”声不断,于是周围都变暖了。
寒冷的冬季,围炉煮茶,闲谈慢聊最惬意,炉火带来温度,让周身不寒,再来几杯热茶入肚,暖意就直达胸肺,整个人便通透了几分。
经过煮制的茶汤,汤色如同琥珀,茶性温和,口感醇厚,可行气血,驱寒意。小口啜饮茶汤,看着热气袅袅升腾,感受由内而外的暖意,这当时深冬时节的一大乐趣。
寒冬有这口热茶,就算是没有鸟语花香、绿意葱茏、桂花飘香,却也有了独属于冬的诗意。
茶圣煮茶
煮茶法在唐代以前是最为普遍的饮茶方式,茶入釜中烹煮制熟,或加以佐料共同煮制。古代煮茶更像是在煮菜。
茶圣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有详细地介绍过煮茶过程,首先要将完整的茶饼撬茶碾碎待用,而后开始煮水,精选佳水置釜中,用炭火烧开,在茶汤将沸未沸时倒入茶末。
茶水交融后,继续煮茶,等到茶汤第二次沸腾出现沫饽,这里的“沫”指的是细小泡沫,“饽”指的是较大的泡沫,这都是茶汤的精华。
这时候,要将这些沫饽舀出,放置熟盂中,备用。
然后接着煮茶,茶末与茶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做三沸。此时将二沸时舀出的沫饽,浇在烹茶的水与茶上,根据人数严格量入。
茶汤煮好之后,根据人数多少均匀地斟入每个人的碗中,这其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现代煮茶攻略
相对于泡茶,煮茶时,茶汤处在不断沸腾的过程中,茶壶中的温度可以超过100℃,这极大地促进了茶叶内含物质的释放,激发茶香与茶韵,让茶汤口感更为醇厚稠滑,甜度也更高。
【煮茶前准备】
想要煮好一壶茶,首先我们要做好准备工作,备好工具。
茶器
我们常见、常用的煮茶器有玻璃壶、陶壶、金属壶(包括铜、铁、银等),这几种材质中,最推荐大家选择玻璃煮茶壶。
其一,玻璃煮茶壶相对其他材质有更高的性价比;
其二,玻璃煮材质可以方便我们欣赏茶汤沸腾的过程,也更好观察汤色的变化,判断出汤时间,从而保证茶汤的口感;
其三,玻璃材质细腻光滑,没有气孔,减少茶香与茶味的损失,保证茶汤的原滋原味。
另外,陶壶煮茶器也很适合用来煮茶,陶壶外表古朴,有耐火性,即可以用风炉,也可以用电陶炉。用陶壶煮茶,更富有古意,意境更为深远。
确定注水量与投茶量
在煮茶前,要先对注水量与投茶量有一定的明确。煮茶时,注水量最好不要超过茶壶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茶叶在受热的过程中,会有茶皂素一类的物质释出,会产生很多泡沫。
煮茶的投茶量建议宜少不宜多,煮茶时温度高,容易激发茶味物质,投放过多,就会使茶汤过浓,滋味不佳。可以调整成平时泡茶量的三分之二。
选择茶品
不是所有的茶类都适合煮茶,一般来说,经过长久陈化或者发酵,茶性甘醇浓烈的茶品才适合煮饮。茶,经过时光的转化,褪去最初的青涩与寒凉之后,烹煮后才不会有苦涩之味。
适合煮茶的茶品有老白茶、黑茶、红茶、乌龙茶等。
其中,白茶原本是微发酵茶,选用柔嫩、多白毫的芽叶为原料,经过日光萎凋或文火烘焙而成。
经过长时间的存放转化之后,成为老白茶,内质饱满,因为白茶在制作过程中没有炒与揉的过程,内质比较难释出,所以非常适合用来煮茶。
而黑茶属于后发酵茶类,选用的原料较为粗老,会有较长时间的堆积发酵,因此制成的茶叶颜色与茶汤颜色都比较深沉,陈香馥郁,滋味醇厚,饱满的内质用煮茶的方式更好激发。
【如何煮茶】
直接煮or先泡后煮
直接煮,茶汤滋味更浓郁。在茶壶中注入热水,投入茶叶,煮制沸腾,关火后,等茶汤停止沸腾,即可出汤;
先泡后煮,可以避免煮出来的茶汤滋味过于浓郁,也不会浪费茶叶内质。先用盖碗冲泡三到四道的茶汤,再将茶底投入茶壶中,重复煮茶步骤即可。
【黑茶、白茶的煮茶贴士】
黑茶
黑茶使用的原料较为粗老,经过煮制后,高温更好地分解内质物,让茶叶内质更容易让人体吸收,煮茶后,茶汤更为甜醇顺滑。
煮黑茶最好选用陶壶煮茶器,陶壶内部有很多小气孔,具有很好的吸附性,可以消除黑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杂味与异物,让茶香更突出。
此外,陶壶煮茶的外形粗狂古朴,搭配黑茶,更显淳朴凝重,符合黑茶深厚的陈韵。
在茶壶中加入沸水,投放适量的黑茶,煮制大约两分钟后,即可关火,不过不要急着出汤,可以再焖上几分钟,茶汤更醇滑。
老白茶
煮老白茶,适宜的茶具有玻璃煮茶器与陶壶煮茶器。年份还不够的寿眉与较为娇嫩的陈年牡丹,选用玻璃煮茶器;年份足的老寿眉,特别是秋寿,陶壶煮茶器更适宜。
老白茶的茶叶没有黑茶那么粗老,所以煮茶时,不一定要加沸水,只要是热水就可以。但不能用凉水煮茶,茶水接触时间过长,茶味会过于浓厚。
当然投茶量也不适宜过多,适量为宜。
寒冬时节,若是有朋友冒着寒风前来做客,煮一壶茶款待最为合适。
闻着馥郁温和的茶香,举着热气腾腾的茶杯,再喝上一口,暖手、暖胃、暖心,听着沸水“咕咕”的声响,慢慢述说家常,惬意就此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