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洱茶作为向后看、后发酵的茶,它是有温度,有生命的,对爱好者、收藏者是一种陪伴,一种经历,一种共成长。
茶如人生,那一饼普洱茶,不同的年份,就如同不同阶段的人生。5年以内的孩童,5-15年的青涩,15年后的“有志于学”,开始更快速的转变成长,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60花甲...
人生百年,已是稀少可贵;而百年普洱茶,更是茶人的极致享受了,又有几人能得品味?
所以,爱茶人,更多的是随茶一起成长,就像感受自己的生命成长一样,感受每一个阶段的普洱茶。总会喜欢每年存几饼、收藏一些,边喝边存。每年取出来部分安静的品尝、体验它的变化。
人和茶仿佛就是一体的,繁忙奔波的都市人,因茶是灵草,得山川云雾雨露孕育,品味有生命的普洱茶,人也更加近了自然。
所谓的诗和远方,就在一泡茶里。。。
2.六年的普洱茶,什么变化了?
度过了孩童,就要入校门的学子了,更广阔的天地开启,对一切充满着未知和期待,一脸阳光朝气?还是略带羞涩?
3.5月12日,天气阴,茶室安闲,取茶2016年自己制作的“大雪山”生普饼,独啜品鉴。
170ML左右的朱泥紫砂壶,7.5克的投茶量(1:22左右的茶水比),纯净水更公平审评茶滋味,玻璃公杯,景德镇瓷器品杯,每一道皆沸水。
更好的品味茶饼的美好,取茶时,饼面饼中间皆取到,而不是仅取饼面茶或饼中间的茶,再稍分成片状,有部分因撬茶而断碎的茶条,这样更好的搭配滋味平衡。
一泡好茶汤,是圆融的存在,就是一种平衡稳定。
茶如人,都期望走的顺遂平稳,而不是大起大落。
此为一技。
4.沸水入壶,注满壶的当下,氤氲而起的水雾,壶温人静。
合盖,整个人也就安住下来,静待紫砂壶表面泛起一层的水珠晶莹,凝望着它再一圈圈的退去,水与壶的彼此热恋。
出水入公杯。
投茶入壶,瞬间因热而激发的茶香四溢,那一刻,人也会跟着灵动起来。
合盖,静待一两分钟,让茶在滚热的壶心间醒来,是为“醒茶”。
如果是年份更老的老茶,或者南方仓存放的有些许杂味的老茶,此步骤可以适当再延长,甚至在紫砂壶表面再浇注沸水追热。
壶借沸水而热,茶因热壶而温润起香苏醒。
仅此一“干醒”过程,就让泡茶人愉悦感、幸福感提前进入到茶的世界间,它有一种拽感,仿佛是在拉着你,走进它,彼此的靠近,相互的取暖。
5.温杯。
因紫砂壶是干净的,刚刚滚烫过壶而入公杯中的热水,继而可以用来温杯。
6.揭盖嗅香吧。
精茗蕴香,仅借热壶的慢烘,而舒展发散。
花香、蜜香、甜香。。。带着因年份还短而内在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
此刻,茶是香茶,还是因存放而受潮、霉变的劣茶,不用去刻意嗅闻,开盖就断定了,是要继续泡饮,还是舍弃。
此为判茶、审评、品饮后发酵茶的健康不二法门。
存放的老茶、后发酵的茶,醒茶,有日常中的拆散于罐中存放的“干醒”,也有此刻借壶追热而来的“温醒”(有点类似唐宋时期煮茶点茶之前的”炙烤“茶饼的过程),也有第一冲水的润茶”湿醒“。
都是为后续泡的更精彩、茶味更丰富有层次变化,打下基础。
越老、越有年份的茶,越有必要。
此为二技。
7.沸水润茶。
如果右手注水,自六点钟方向,逆时针轻柔缓注,注水壶转一圈,刚好注满紫砂壶。
如果左手注水,自六点钟方向,顺时针轻柔缓注,注水壶转一圈,刚好注满紫砂壶。
茶友问我,为什么六点钟方向开始注水?
常泡茶人自然懂得这个道理,六点钟位置,正是泡茶人的方向与位置,在下,在最低位,在怀抱间,从此点起,再回到此点,是一种谦恭,也是一种圆满。
茶席,是茶人的天地,不但有秩序,而且抱持涵纳一切,万物皆有容于我。
同时缓而静,练就的是静的内心,茶的内心。
刚刚滚烫的热壶,已经让茶儿唤醒,泛起了香,泡茶人独坐中,也完全感受到了茶香,此时缓一下,慢一下。前面的滚烫,此刻的舒缓,这也是泡茶间的一种平衡。
8.立即出汤。
如果刚才醒茶之时,你无刻意就自然嗅闻到的是满满茶香,而无一丝异杂气息,那么此茶,基本断定保存环境良好。
那么此第一道润茶汤,一样可以品饮,而无需顾虑。
润茶水,轻柔,花蜜香,甘甜丝丝入心,可深嗅汤香,可品饮茶味怡人,因为茶味还未多出,主要以香为主,以春茶的鲜爽为主。特别是细嫩的生普,此润茶叶间有毫香,有最快出味的氨基酸,更鲜爽清甜润。
也可以稍作停留出汤,把此润茶汤出入单独另一个公杯中,稍作品饮,让更多的润茶汤留下来,等整泡茶全部泡至九道后,再回过来品饮它的汤中香、味中甜、鲜中爽,一定让你惊讶无比。
此为三技。
9.六年的干仓转化,茶汤每一道都是金黄喜人。
公杯从始至终的花蜜香、成熟的麦子谷物香、浓浓的尾调甜香。
香的干净纯粹,北方仓存放,最明显的特色,尽管转化的慢些,但清洁放心,无任何受潮霉变之虞。
每一道皆自六点钟方向,环注水,练习出水柱粗细均匀,一圈注满壶的手法,轻柔、不疾不徐、平稳安定,实显的是那颗茶心。
出汤,无须滤网,心静汤清,就是这个道理。
10.每一次烧水,烧水壶也刚好是170ML左右的水量,注满一壶。避免烧水壶中有剩余的水反复沸腾。
多次沸腾,水已老,水的活性减少,茶味自然减损严重。
唐代陆羽《茶经》即言:”三沸,水老,不可食也。”
“三”,不仅仅是“第三沸”,而“三”,自古就是表示“多”的意思。
此为四技。
11.时的把握。
1-3道,每一道沸水即入即出,陈放时间不太长的生普,还相对较新,带有几分生涩,不宜开始就闷泡太久,给它充分的活性展露机会;年轻有活力,出味快,那么配合它,成全它,出汤也快。
4-6道,适当延长浸泡时间5-10秒,是为调整前后一致的茶汤汤色和滋味均衡感。
此大雪山生普金黄色茶汤更加明亮,此中间阶段,是香的内敛、味的高峰。重在味及品饮后的余味,生津回甘。无苦而微涩,涩极短而化去,然后满口的粘稠感。
7-9道,再延长浸泡,可闷泡至一两分钟皆可,根据自己口感轻重调整。
此时,延时泡出的汤色,和前面阶段并无大的差别,这样的连贯性,更能为泡茶人泡的技法增色加分。
心、手、技的合一。
甜味增加,润感提升,茶的本色会逐渐显现。
前期花香、蜜香、成熟的麦子谷物香后,木质香会呈现。
如此重手法的“九九归一”泡法后,茶释放所有的精华,人也喝得轻松愉悦,才不失为一道好茶缘。
独啜生普,三段式均衡泡法,此为五技。
12.倾叶底入盘,或壶中直接轻嗅,热香、冷韵,甜丝丝、清凉感。好山场的生普原料,泡后的茶叶渣也是一样的好闻欢喜。
六年转化,叶底微泛起红褐,墨绿相间,清新自然一路陪伴。
时间,真是一位伟大的雕塑师。
越陈越香,是时间和内质的相互成全和守望!
13.回过头,去品饮第一冲的润茶汤吧,水中香、味中甜。
慢慢从头到尾,再从结束回到最开端,惊喜满满,一道茶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