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卢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所载的“茶的别名”和南海用以为饮的树 种。日本有一个茶树品种,也名之为“皋芦”。前几年,日本茶学界 为弄清他们的皋芦种和我国史籍所说的皋卢的关系,曾分别致函我国 有关茶叶专家,询问中国现在哪些地方有皋卢茶树?日本的皋芦,是 否即中国古代所说的皋卢或苦艼?这一问,问出了我国对皋卢的普遍 重视。近年来,在我国一些茶叶专著和杂志中,接连提出了不少有关 皋卢的考述,搞清了许多过去不清楚的问题。如湖南农学院陈兴琰教 授《皋卢茶苦?茶的考证》一文,通过一年多的文献考证和实地调查 ,就基本上证实了我国史籍中的皋卢或苦艼,与日本皋芦茶不是同一 科属植物的问题。但是,因为讨论还在继续,自然还有许多问题没有 说清和存在着争议,适巧笔者最近正从事我国方志茶史资料的整理和 研究,对前一段我国皋卢问题的探讨,也获得了某些粗浅的看法,现 将方志中所见的皋卢情况,刊供国内外茶叶专家作进一步研究时参考。
(一)我国史籍中皋卢名物演变的情况 我国古代文献中的“皋卢”一名,始见何时?过去大致存在·7 43·茶史初探秦汉和汉魏年间这样二种看法。前者主要根据《尔 雅》“苦荼”这一茶的记载,把苦荼直接当作皋卢,称其名字“可上 溯到《尔雅》一书的写作时代”。后一种看法,主要根据《桐君录》 的记载,把《桐君录》认为是东汉的作品而得出的结论。笔者在对这 些不同的说法略加查考以后,认为我国文献中的皋卢一词,最早还应 当称之为始于东晋裴渊的《广州记》一书。
不错,学术界一般认为皋卢是由苦荼音转或沿传而来的。
但是,如郭璞对《尔雅》的注释所说,苦荼是“蜀人”呼茶的方 言;我国古代文献中的皋卢,则是产于“广州”、“南海”、“南越 ”即今天两广和越南一带的方物。所以,南海一带的皋卢虽然是采用 巴蜀苦荼的音读,但《尔雅》中的苦荼,不指南海的皋卢。
至于《桐君录》一书,据考证,一般则认为大约成书于南北朝期 间。因此,从这些情况来说,过去关于皋卢始见于秦汉和汉魏说的争 议,实际都是有失偏颇的。
《广州记》,或作《南海记》,原书早佚,据《唐类函》转引《 北堂书钞》的引文称:“酉平县(古治在今广东惠阳县西)出皋卢, 茗之别名,叶大而涩,南人以为饮。”这是笔者查考有关史籍以后, 初步认定的我国皋卢的最早可靠记载。这条史料,主要说明这样二点 史实:一是反映在晋朝以前,我国华南一带即已存在采饮皋卢的习俗 ;其二,在我国文献记载中,最早皋卢和茶,如“茗之别名”所示, 是混而为一的。其时,华南一带饮用皋卢,或许以为就是长江流域所 说的茶;而其他地方,则可能认为皋卢即南海一带所说的茶的方言。 至南北朝时,随着荆湖地区茶叶文化的南传,大家逐渐发现和知 道了皋卢与茶叶性状上的差别,从而也慢慢把二者有·843·茶史 初探意识地区别了开来。如我们从南朝宋沈怀远的《南越志》中,就 能够看到这种区分的发端。《南越志》原书也早已散佚,现在从其他 史籍的引述中,还可以找到是书关于皋卢的二点不同记载:其一为《 太平御览》引:“茗,苦涩,亦谓之过罗”,另一是《本草拾遗》引 :“龙川县出皋卢,叶似茗,味苦涩,土人为饮,南海谓之过罗,或 曰物罗。”前一条记载,实际是沿用“茗之别名”的解释;后一条内 容,说明这时已认识到,皋卢只是“叶似茗”;“似茗”也就是非茗 ,开始不再把皋卢和茶视为同一的了。在同一本书里,为什么同时存 在是茗和似茗这样二种牴牾的相反看法?很明显,这只能用当时社会 上对皋卢同时存在着二种不同看法来解释。也即是说:其时一部分人 还习惯沿用“茗之别名”说,一部分人,已采用“似茗”新说,开始 把皋卢从茶中区别出来了。如其后的《桐君录》所示:“南方有瓜卢 木,亦似茗”,慢慢就再不提“茗之别名”的说法了。至唐朝,文献 中把皋卢列为非茗,就更加清楚。如陈藏器《本草拾遗》载:皋卢“ 叶似茗而大,南人取作当茗。”陆羽《茶经》对茶的描述也说:“其 树如瓜卢,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揲担?ト缍∠悖??绾? 摇保?就把皋卢作为栀子、蔷薇一类非茶属、茶种植物来记述了。所 以,从我国古籍记载的情况来说,线索还是清楚的。至唐以后,除引 述《广州记》等旧说提到“茗之别名”外,所有记载,都只称皋卢为 “似茗”和“非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