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我国中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和产茶大省,茶叶生产在云南农业经济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茶区主要分布于滇西、滇西南的大叶种茶片区喝滇东北的小叶种片区。大叶种片区主要有临沧、普洱、版纳、保山、德宏、红河、文山、大理、玉溪、楚雄十个州市,产茶10.5万吨,占全省的95%;小叶种片区有昭通等市,产茶0.45万吨,占全省的4.1%
云南茶区的划分
1、 根据茶树生态适宜性分区
2、 茶树生态适宜性分区是茶叶区划的重要组成,云南茶区在全国茶叶去华中的华南茶区及西南茶区均是茶树生态最适宜区,但由于省内各地所处的地理纬度地形地势、水文、土壤、植被等存在一定差异,茶树的生态适成都也有较大的差别,对茶叶的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的影响颇大。
多年来专家根据茶树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及栽培云南大叶种的主要条件,结合于云南气候、土壤等各种生态因素,进行了云南茶树生态适宜性分区,对昭通苔茶、昆明十里香宝洪茶等中小叶而言,在考虑品种适宜性时注意其更具有耐寒的特点。依据大叶种茶树生态适宜性指标,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将云南茶叶生态适宜性等级区域划分为最适宜Ⅰ级区、最适宜Ⅱ级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五级。
最适宜Ⅰ级区
共30个县市,包括德宏州的潞西、梁河、盈江、畹町、瑞丽、陇川;临沧地区的镇康、耿马、双江、沧源;西双版纳的景洪、勐海、勐腊;普洱地区的西盟、孟连、澜沧、宁洱、江城、思茅、景谷、墨江、镇沅;红河州的绿春、红河、元阳、金平、河口、屏边;文山州的马关、麻栗坡。
最适宜Ⅱ级区
共13个县市,包括保山地区的腾冲、昌宁、龙陵、施甸、隆阳;临沧地区的永德、凤庆、云县、临沧;普洱地区的景东;文山州的西畴、广南、富宁。
适宜区
共计52个县市,包括大理州的永平、大理、漾濞、巍山、祥云、弥渡、南涧;楚雄州的姚安、南华、楚雄、双柏、牟定、大姚、禄丰;玉溪地区的新平、元江、峨山、通海、玉溪、澄江、易门、华宁;红河州的石屏、建水、个旧、蒙自、开远、弥勒、泸西;文山州的文山、砚山、邱北;昆明的富民、安宁、路南、宜良、嵩明、呈贡、晋宁、西山、官渡;曲靖地区的师宗、罗平、陆良、富源;昭通地区的大关、彝良、永善、盐津、水富、绥江。
次适宜地区
共30个县市包括昭通地区的昭通、巧家、鲁甸、威信、镇雄;曲靖地区的会泽、宣威、马龙、曲靖;昆明地区的寻甸、禄劝、东川;楚雄州的武定、元谋、永仁;丽江地区的永胜、华平、宁蒗、丽江;大理的鹤庆、剑川、洱源、云龙、宾川;怒江州的泸水、兰坪、碧江、富贡、贡山及香格里拉的维西。
不适宜区
有2个县为中旬和德钦。
就具体某地发展茶叶而言,仅以上就作为是否可发展茶叶生产的依据还是不够的,由于云南十分显著的立体气候特征,造成的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现象非常明显,一定要根据小地区气候特点来发展茶叶。
2根据综合因素划分
依据地理位置、生态环境、茶树生长自然条件、茶叶生产现状,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求大同略小异,概括分为四个主要茶区:滇西茶区、滇南茶区、滇中茶区、滇东北茶区。滇西茶区和滇南茶区种植、制茶历史悠久,水温热条件较优越,具有建设世界一流茶区的生态环境和种质资源,是我国发展茶叶的最适宜区之一。
滇西茶区
位于北纬23°28′-25°07′,包括临沧、保山、德宏三个地(州、市)的19个县。该区为云南主要产茶区,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属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少数县为南亚热带山地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4.7-19.5°C,除腾冲、龙陵、昌宁较低(14.7-14.9°C)外,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在15°C以上,年年积温4000到7500°C,全年有霜日数少。年降雨量除腾冲、龙陵较多为1415-2100mm外,其他地区年均降雨量为1100-1330mm,云县、施甸雨量较少只有893.8-908.6mm,相对湿度75-85%。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部分砖红壤性红壤、黄壤,pH5.0-5.5左右。茶园面积占全省的50%,产量占全省的60%,系云南大叶种地区,种质资源相当丰富,共分布着4个茶系10个茶种,即大苞茶、厚轴茶、五柱茶、大理茶、滇缅茶、勐腊茶、德宏茶、拟细萼茶、茶、普洱茶。该区是云南茶叶的集中产区,也是滇红的主产区,其余生产滇青和滇绿、普洱茶,其中主产滇红的凤庆、云县、临沧、双江、永德、昌宁、龙陵、腾冲、潞西等县的滇红产量占全省的75%,凤庆红茶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声誉。
滇南茶区
位于北纬21°08′-24°28′,包括普洱市、西双版纳州、红河州、文山州共四个地(州),24个县。大致分属北亚热带、南亚热带、少数属北亚热带的高原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6.4-21.7°C,年积温5069.2-7629.0°C,极端最低温度-0.5—-5.5°C,极端最高温度31.5-41°C,全年有霜日较少,80%以上的县年均有霜日再15天以下或未出现霜日天气。年雨量充沛,大多数县1200mm左右,少数县西盟、江城、春绿、金平2054.8-2280.0mm,全年降雨量80%集中在5-10月,冬春雾日长达100天以上。植茶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红壤等,系云南大叶种种植区,该区种质资料极其丰富,分布有4个茶系,22个茶种,2个变种,即广西茶、广南茶、五室茶、滇缅茶、大理茶、老黑茶、园基茶、厚轴茶、勐腊茶、哈尼茶、马关茶、邹叶茶、多瓣茶、秃房茶、紫果茶、多脉茶、榕江差、突肋茶、白毛茶、苦茶、普洱茶、多萼茶、细萼茶。茶园面积占全省的36%,产量占全省的28%,其中西双版纳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为滇红和普洱茶的产地。该区除勐海、景洪主产滇红外,其余生产滇绿、滇青和普洱茶,本区西南部多数县是云南最古老的茶区,栽种制茶历史悠久,在勐海、澜沧、景谷等地保存有大面积的古茶园,通常树高10-20m,目前单产并不低于解放后的新植茶园,种植方式是四方棵、顺山坡、大部分茶园均有树木遮阴,比较典型的如勐海的有樟树遮阴,所产茶叶品质优良,该地区是我国著名的普洱茶之乡。
滇中茶区
位于北纬23°06′-25°22′,包括昆明、大理、楚雄、玉溪四个地(州)市共20个县。大致分属中亚热带、北亚热带直至南温带气候类型。个别县属燥热河谷区(如元江县),年平均温度各地悬殊较大,大部分14.7-19°C,极端最低温度-4.5°C,有的还稍低一些,年积温大部分地区4500-6800°C,元江最高8687°C,师宗、富源、嵩明,漾濞稍低为3900-4200°C,本区无霜期也区别较大,因地而异。年雨量分布较不平衡,多数为800-1200mm,年相对湿度70-79%,植茶土壤大部分为山地红壤和少部分黄壤,pH5.0-5.6,为大、中、小叶种混交过渡地区,大叶种只适合在局部区域地带,该区分布有3个茶系,7个茶种,即元江茶、普洱茶、大理茶、茶、老黑茶、滇缅茶、勐腊茶。本区茶园面积占全省的8%产量占全省的5%,主产各种滇青、滇绿及各种名茶如昆明十里香、宜良宝洪茶、感通茶、罗平萝松茶等,其中下关是云南沱茶的主产地。本区种植茶叶的自然条件虽次于最适宜区,但由于农业耕作水平稍高,只要投入较多,精心培育管理也能获得高产。
滇东北茶区
位于北纬24°21′-28°41′,包括昭通、曲靖二个地区,共12个县产茶,大部分县属南温带至中温带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度一般在13.0-17.8°C,极端最低温度一般在-0.1—10.7°C,有时候甚至更低,年积温3500到4800°C,一般霜期较长。年雨量800-1100mm,年相对湿度70-80%。植茶土壤大部分为山地红壤和少部分黄壤,Ph5.0-5.6.为中小叶种种植区,在特定的条件下亦有大叶种种植,但生长适宜性不佳,在该区分布有3个茶系,5个茶种,即茶、高树茶、大厂茶、疏齿茶、假秃房茶。茶园面积占全省的4%,产量占全省的5%,主产绿茶。其中昭通主产南路边茶,曲靖生产内销绿茶。
此外,滇西北地区:位于北纬25°21′-28°23′包括丽江地区、怒江州,香格里拉,茶园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0.16%,产量占0.12%,面积小,产量微,为小叶种种植地区,大部分区域由于环境条件限制,宜茶地域分散,发展潜力有限。该区分别有1个茶系2个茶种,即茶、普洱茶。主产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