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知识 > 普洱茶百科 >
茶类划分的方法

普洱茶

    我国不仅仅是美食在世界上享誉盛名,茶叶在世界各国也享有很高的声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6大品种,每一个品钟下面又细分多款茶叶。可谓之,一方水土养一款茶。
    茶类的划分有多种方法。
    目前还是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即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
    绿茶篇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制成。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绿茶形成了“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等特点。 绿茶是历史最早的茶类,距今三千多年,也是我国产量最大的茶类,产区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四川、陕西南部等地区。
    代表茶: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碧螺春、竹叶青、汉中仙毫、紫阳毛尖
    红茶篇
    红茶,又称发酵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其汤色以红色为主调,故得名。红茶可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为我国第二大茶类。
    代表茶:祁门、宁红、川红、滇红、宜兴红茶、正山小种等
    乌龙茶篇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是我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的浓鲜味,有绿茶的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
    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
    代表茶:文山包种茶、安溪铁观音、冻顶乌龙茶、武夷大红袍
    白茶篇
    白茶,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主要产区在福建省(台湾省也有少量生产)建阳、福鼎、政和、松溪等县。白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是在
    于萎凋。白茶制法的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
    白茶因茶树品种、原料(鲜叶)采摘的标准不同,分为芽茶(如白毫银针)和叶茶(如白牡丹、新白茶、贡眉、寿眉)。
    采用单芽为原料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称之为银针白毫 ;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福安大白茶等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白牡丹或新白茶;采用菜茶的一芽一二叶,加工而成的为贡眉、寿眉。
    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毫色银白,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中医药理证明,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海外侨胞往往将银针茶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白茶的主要品种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尤其是白毫银针,全是披满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状挺直如针,在众多的茶叶中,它是外形最优美者之一,令人喜爱。汤色浅黄,鲜醇爽口,饮后令人回味无穷。
    代表茶: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黄茶篇
    黄茶,人们从炒青绿茶中发现,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于是产生了新的品类——黄茶。黄茶属发酵茶类,黄茶的制作与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多一道闷堆工序。这个闷堆过程是黄茶制法的主要特点,也是它同绿茶的基本区别。
    黄茶是中国的特种茶类,主要产于四川、湖南、湖北、浙江、安徽等省。 黄茶是采用闷堆渥黄等特殊加工技术而制成,具有“黄叶黄汤”、香气清馨、滋味浓厚而鲜爽等特点。
    黄茶的品种很多,主要按其鲜叶老嫩程度及采制芽叶的标准不同,可分为“黄小茶”和“黄大茶”两大类。 黄小茶采用1芽和1至2叶的细嫩
    芽叶加工而成,如湖南君小银针、北港毛尖、四川蒙顶黄芽等。黄大茶则是采用1芽4至5叶的粗壮梗叶加工而成,如安徽的霍山、六安等。
    黄茶的冲泡方法与绿茶红茶大同小异,方法如下:
    先在茶杯中放好约3克的茶叶,倒入水温约80至85度的热开水,静待约3分钟后即可饮用。
    代表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
    黑茶篇
    黑茶,是我国生产历史十分悠久的特有茶类。有回甘在加工过程中,鲜叶经渥堆发酵变黑,故称黑茶。黑茶既可直接冲泡饮用,也可以压制成紧压茶(如各种砖茶)。主要产于湖南、湖北、四川、云    南和广西等省、自治区。因以销往边疆地区为主,故以黑茶制成的紧压茶又称边销茶。
    代表茶:普洱茶、湖南安化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泾渭茯茶
    我国幅员辽阔,一方水土养一款茶。品味舌尖上的茶叶,领略华夏大地之茶文化。
 

作者:玲儿
日期:2015-08-06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