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茶室装饰深受佛教禅宗的影响,一花一草中都可见茶室主人力图把禅宗的精神渗透到实际生活中。
茶室由茶室本身、水屋、门廊、甬道(连接门廊和茶道)组成。一般日本的茶室本身面积都不大,五六平方米。据说日本茶室的面积是由15世纪的日本茶道大师绍鸥确定的。
受佛教经书《维摩经》里面的经文启发——维摩在一间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会见文殊菩萨和八万四千个佛家子弟。这个寓言表达了一种佛教观点,即对于真正觉悟的人来说,空间是不存在的。
此外,茶室的组成部分也深受禅宗影响。从外界到茶庭(茶室前的小院子,又称露底)意味着从喧闹的尘世到安静的禅境;从门廊通往茶室的甬道意味着冥想的第一阶段,即自我启示阶段;在茶室里的禅思则是自我升华。
尽管日本的茶室不大,但它的建筑费用却不小,一个上等茶室所需要的费用甚至超过一栋普通的住宅。茶室所使用的材料和工艺都要求极度精致,每一个细节都被周密考虑,每一个配置都是匠心独运的。
茶室的外观和内部的构造都力求表现“不对称”美,这种审美观亦是具有禅宗色彩的道教理想所结出的果实。道教和禅的哲学动力本质强调追求完美的过程超过强调完美本身,并认为真正的美只能通过从精神上完善那些不完善的事物才能得到,因此有意地避免用对称来表达完美和重复。可以说.茶室里永远避免重复。这也体现出禅宗里“无常”的思想。
日本第一个独立茶室创始人千宗易(又名利休)追求的就是无上的孤寂,他主张露底的修建要“放眼皆寥寂,无花亦无枫,秋深海岸边,孤庐立暮光。”在装饰方面力求简洁,以及不对称的美学原理,旨在用物质的极度精简来反衬内心精神的富饶强大,避免重复。比如,茶室里只能摆放一两件必要的美感装饰品,装饰品的设置要符合茶室的主题。如果用了圆形的茶杯,那么茶壶就不应该再是圆形的;如果有了一瓶鲜花,那就不该再挂一幅以花为主题的绘画;如果用了白色茶碗,那茶罐就应该是别的颜色···
“里面是一间恬静明亮的四迭半茶席。两扇纸拉窗纳入柔和的光线。晨光太洁净,仿佛光是待在那里,连内心都能获得洗涤。垂下目光,茶釜放在火炉上。盖子半掩,但是没有发出水声。釜身浑圆饱满,让人忍不住想用手抚摸……茶釜里的水滚了。沸腾的声音替柔软的心灵注入崭新的生命和活力。”这是日本茶道始祖千利休布置的茶室给人的感觉。
进入席中,脱俗的感觉更为强烈,壁龛处挂着水墨画;从釜中传来“松涛”的声音;席间缥香息。置身于这又窄又小的空间里却令人感到欲创造一个不同于世俗的异质世界。茶室的构成是简朴的,不作任何装饰,墙为只涂底灰的粗糙之壁,尚可见麻刀之痕迹;室内木纹显露,没有雕琢之感;窗户形状不一,只是在墙上打开一个孔状空间,以现出墙的土底子为好,总之,茶室不同于很讲究的处宅,而是一个尽可能排除世俗杂物的将所需凝缩到最小极限的空间。
步入这样一个不受外界干扰的寂静空间,内心的一切浮躁都会慢慢沉淀,即使不去刻意寻找,禅意也会从清幽的茶器中油然而生,别有一番美的意境。
在日本,茶室是和神社、庙宇一般的圣殿。它透过抽象化的建筑和装饰符号,表达了超凡脱俗的佛教禅宗。在16世纪,茶室聚集了武士和政治家来共谋日本的统一与改革;在17世纪,茶室成为德川严格形式主义环境里自由思想唯一能透气的地方。而在如今,一个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人们,不仅是日本人,似乎比以往都更需要一间让灵魂修炼的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