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迈:最早的人工栽培茶园
普洱自古以来以普洱茶产地和集散地闻名中外,景迈山就在普洱市,在还没有被写进史料时,大叶种茶树就在这座大山恣意生长。历史上,景迈古茶园的茶叶很早就用马帮驮到普洱进行交易。从元代起这片古茶园的茶叶就销往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相传,傣族和布朗族的先民在抗击外族入侵的战斗中结下友谊。为表示两族世代团结合睦,西双版纳土司把第七公主南腊米嫁给布朗族头人岩冷。据《布朗族言志》记载,公元180年,岩冷带领子民在景迈山上种植茶林,他因此成为有名姓可考的最早的种茶人。
已流传千年的布朗族典籍《奔闷》中详细记载了岩冷与茶的故事。岩冷是个传奇人物,死于一次族人相争的阴谋,他临死前说:“我要给你们留下牛马,怕遇到灾难死掉;要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也怕你们吃光用光;只给你们留下茶树,让子孙后代取不完用不尽。”
如今,整个茶园由景迈、芒景、芒洪、翁居、翁洼等傣族、布朗族村寨连成一片,发展到万亩规模。每年农历六月初七,布朗村寨里要举行一种叫“夺”的活动来祭茶和岩冷,长达数天,进行镖牛等隆重仪式,中心地点就在芒景的岩冷山上。
景迈古茶园是全世界所发现栽培型古茶林中茶树数目最多、面积最大,历史最长,茶树个体年龄相对较大,保存比较完整的栽培型古茶园,也是古普洱茶重要的产地之一。
走进古茶园,只见古木参天,高大的古茶树形态各异,树身裹满了厚厚的苔衣。古茶树寄生着一种叫“螃蟹脚”的植物,具有药用价值,被誉为“茶茸”。这是景迈古茶园独有的,从前茶叶交易时以此证明茶产地的特殊标志。
在景迈、芒景茶山,最有名的是布朗族的“腌茶”。布朗人采摘古茶树上的嫩芽,用竹筒腌制而成,这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茶了,把茶当菜吃,这在中华和世界茶文化中绝无仅有。
1950年,芒景村的布朗族头人苏里亚(布朗族名为岩洒),参加云南省少数民族代表团去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一周年国庆观礼,他的筒帕(挎包)里就装有5公斤从古茶树上采摘下来的嫩芽,经布朗人精心特制的“腊各信”(小雀嘴尖茶)。
在景迈、芒景茶山,森林与村落没有明确界线。人们生活在茶林中,连空气都飘散着茶叶的清香,分不清到底是茶园还是村寨。
1994年,日本名古屋茶叶协会理事长、国际著名茶叶专家松下智先生来到景迈古茶园考察,把万亩古茶园赞誉为人类最早开发利用茶叶的珍贵的“茶树自然博物馆”,是中国的“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