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写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不过,《茶经》创作的时候,只有绿茶,所以不能用于判断绿茶之外其他茶类的茶性。
其实,判断一款茶的茶性,最为准确的办法就是喝了后用身体来感受。
根据体感,我们大体上知道绿茶性寒——部分消化系统不好的茶友,不适宜喝寒凉的茶,因为会刺激肠胃。而随着发酵程度的升高,对人的刺激性也逐渐减小——普洱生茶性寒,但陈放一定年份、或者经过渥堆,其茶性则偏温。
由此看来,对茶性影响最大的便是“发酵”。
我们区分六大茶类,其主要依据是茶叶初加工工艺中鲜叶是否经过酶性氧化,以及酶性氧化程度。而刚刚说的“发酵”指的便是酶性氧化。
茶树鲜叶里面,茶多酚成分以儿茶素为主,占总含量的百分之七八十。
儿茶素是产生茶汤苦涩味的主体,具有强收敛性和强刺激性,这是绿茶刺激肠胃的主因;茶红素、茶褐素则可以使茶汤变得更加醇和滑润,对咽喉等有较强的亲和力。而茶叶发酵时,儿茶素氧化聚合形成茶黄素、茶红素与茶褐素,茶汤颜色随之加深。
由此可见,用较简单的方法来区分的话,颜色越深的茶,其茶性越温。
大多数乌龙茶发酵程度中高,红茶则全发酵,陈化好的黑茶也是全发酵,它们由于儿茶素氧化程度较高,因此茶性是温和的,适于寒冷季节饮用。 但像文山包种这类轻发酵的乌龙茶,则是凉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