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叶茶库 > 其他茶类 >
乌龙茶工艺源于漳州
 
   乌龙茶原是茶树品种名称,后来凡按这种制作方法制作的茶叶皆称为乌龙茶,包括水仙、铁观音、乌龙、色种等茶树的茶叶。色种乃“多色品种”之谓,如本山、黄旦、毛蟹、梅占、奇兰等,共数十种。乌龙茶介于全发酵和不发酵的绿茶之间,为半发酵的茶叶,半发酵茶俗称匡金边,对茶叶中的酶既有发挥又有抑制作用。它的汤色金黄,气味芳香,饮后口齿留香,喉底回味甘美,有生津止渴作用,具消暑清热之效,提神、消食、醒酒敌烟之功,因而为消费者所喜爱。乌龙茶原产福建、广东、清代闽粤人大量移民台湾,开垦新的茶园,质量后来居上。然而“五口通商”之初,台湾未辟为通商口岸,产品必须运到厦门出口,徐珂的《清稗类钞》说“台湾茶均名乌龙茶,尤为输出洋之大宗。”据清末厦门海关《华洋贸易年报》,甲午战争前,台湾乌龙茶从厦门出口的最高数量曾达到一年19万担。
   乌龙茶制作技术源于漳州,这可从阮旻锡所作《武夷茶歌》及《安溪茶歌》知之。阮旻锡,厦门人,《海上见闻录》作者,曾入郑成功招贤馆,后见抗清事业无望,遁入空门,法名释超全。《武夷茶歌》当是他在武夷山为僧时所作,后回闽南,又作《安溪茶歌》。
   《武夷茶歌》载于《崇安县志》:“嗣后岩茶亦渐生,山中供此少为利。往年荐新苦黄冠,遍采春芽三日内。搜尽深山粟粒空,官令禁绝民蒙惠。种茶辛苦甚种田,耕锄采摘与烘焙。谷雨期届处处忙,两旬昼夜眠餐废。道人仙山资为粮春作秋成如望岁凡茶之产视地利,溪北较厚溪南次。平州浅诸土膏轻,幽谷高岸烟雨腻。凡茶之厚视天时,最喜天晴北风吹。若遭阴雨风南来,色香顿减淡无味。近时制法重清漳,漳芽漳片标名异。如梅斯馥兰斯馨,大抵烘焙侯香气。鼎中笼上炉火红,心闲手敏工夫细。若阿宋树无多枞,雀吞吐红霜叶醉。终朝采采不盈掬,漳人好事自珍秘。积雨山楼苦昼间,一宵茶话留千载。重烹山茗沃枯肠,雨声杂沓松涛沸。”
   《安溪茶歌》载于《泉州府志》:“安溪之山郁嵯峨,其阴长湿生丛茶。居人清明采嫩叶,为价甚贱供万家。迩来武夷漳人制,紫白二毫粟粒芽。西洋番舶岁来买,王钱不论凭官牙。溪茶遂仿岩茶样,先炒后焙不争差。真伪混杂人聩聩,世道如此良可嗟。吾哀肺病日增加,蔗浆茗饮当餐霞。仙山道人久不至,井坑香涧路途赊。江天极目浮云遮,且向闲庭扫落花,无暇为君辨正邪。”
   从《武夷茶歌》中的“近时制法重清漳,漳芽漳片标名异”和《安溪茶歌》中的“迩来武夷漳人制”及“溪茶遂仿岩茶样”句可知道,漳州制茶工艺传入武夷山的时间在阮旻锡作《武夷茶歌》之前,即康熙九年(1670年)以前,当时漳州战乱,茶园荒芜,许多漳州人转往武夷山经营茶园,在崇安县打石街办茶厂,按漳州工艺制茶,仍名“漳芽”、“漳片”,至今武夷山有些村落,乃漳州制茶人的后裔在当地定居而形成,仍操漳州口音的闽南语。由于武夷茶出口价高,销量大,安溪就仿照武夷茶的制作方法。以后,随着闽南人大量移居台湾,开辟新茶园,并带去福建的制茶工艺。当时台湾大量种植乌龙茶树,茶叶外销超过内地。所以说乌龙茶的总名称始自台湾,而工艺源于漳州。
 
作者:佚名
日期:2019-06-12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