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知识 > 普洱茶百科 >
晒青与烘青茶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的散茶和紧压茶。但有少数普洱茶生产者为牟取暴利,在加工过程中把纯天然的晒青工序偷变为烘青或炒青,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普洱茶原料价格上升,烘青类绿茶销量缩减,在消费者和经营者不知情的情况下,纷纷混入普洱茶。这种偷梁换柱的做法是目前普洱茶界最大的隐患,它会从根本上影响普洱茶的质量,弄得普洱茶面目全非,断送普洱茶的前程。
 
晒青的苦涩杂味会随时间走掉
烘青炒青在陈旧后出苦不出甘
 
如何辨别晒青和烘青茶呢?一般消费者从新散茶和紧压茶的外形上几难分辨原料是晒青还是烘青。但从味觉和茶底还是可以看出些端倪。普洱茶晒青原料,苦涩为首选,汤色泛黄,苦涩杂味会随时间走掉,记得当年春蕊、春芽、春尖、春玉烫色滋味的消费者,极易鉴别;烘青、炒青茶味道清爽,汤色碧绿,有糯米或板栗微香,但陈旧后出苦不出甘。存放多年后,晒青叶色褐红,烘青、炒青叶色变黑,冲泡后晒青茶底微微皱折黑褐,而烘青、炒青的茶底则较平滑光鲜,叶底色泽非常接近红茶。
 
烘青和炒青在氧化和发酵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点,遇湿、遇潮、遇水就变苦。2005年秋天,我到中国茶叶质量检测中心看望骆少君院长,她泡了一杯龙井茶。我呷了一口,苦味较重。骆院长告诉我是当年的新茶,但她敞开放桌上,因在办公室,没有冰箱存放。朋友带我到梅家坞喝茶,店家介绍龙井茶的防潮措施,底部一层石灰,盖一块布,放置茶袋后铺一块布再压石灰。问存放冰箱效果如何,店家回答管两个星期。再问为什么,回答冰箱里有水分。
 
烘青和炒青与潮湿为敌,而晒青则与潮湿为友。自然陈化的生普和人工发酵的熟普都同湿热发生过联系,因而区别茶中是否混有非普洱茶烘青和炒青还有一些方法,除观察叶底外,对比品尝非常重要。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品位。比较需要座标,需要参照物。我们用晒青茶陈化的生普和发酵的熟普为参照物,用相同重量、相同温度的水和相同的容器同时对比冲泡其它茶。如茶中混有烘青和炒青,其与湿热发生联系必然变苦的特性会在杯中暴露出来。两杯茶放冷后对比品饮,劣茶的苦性更加暴露无余。一般来讲,烘青和炒青占的比例越大苦味越重。
 
晒青烘青炒青和蒸青都具有不发酵绿茶属性特征
但微生物的作用让晒青茶形成了普洱茶特有风格
 
烘青和炒青在“生茶”中有极大的隐蔽性,在未发酵和陈化的绿茶阶段几乎没有办法区别出来。我安排技术人员从“生茶”中区别出烘青和炒青来,因“生茶”都是紧压茶,他们回答我没办法。一次有人问我如何翻译生茶和熟茶,这到难了我,一个概念两种定义,当然得出两个翻译。最终我回答他,熟茶FERMENTED TEA,生茶UNFERMENTED TEA,他笑了。事情还没有完,红茶也是FERMENTED TEA,那发酵红茶与发酵普洱茶又有什么区别呢?普洱茶发酵前有一个绿茶阶段,红茶发酵前却没有这个阶段,翻译还得表明普洱茶的后发酵出自绿茶:FERMENTED FROM GREEN TEA。我向陈宗懋院士讲了生茶中难以区别出烘青和炒青,又讲了一个概念两种定义所面临的翻译尴尬。陈院士也笑了,说晒青、烘青、炒青和蒸青都具有不发酵的共同绿茶属性特征,是难以区分,经过翻译的“生茶”,位置不会错乱,但外国朋友也就搞不清楚什么是普洱茶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杨亚军所长说,晒青绿茶同其它绿茶一样,多酚类中的主要成份为ECG、EGCG和C,高效液相色谱图相同,属于绿茶类。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的林智博士近几年搞了一系列云南普洱茶的化学实验分析,也插话说,“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在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是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必要条件,离开了微生物和湿热作用,晒青绿茶是难以形成普洱茶特有品质风格的。”林博士还提了一种假设,或许高温干燥剿灭了普洱茶发酵所需的微生物菌群,改变了烘青、炒青和蒸青绿茶的发展轨迹。
 
林智博士可以用仪器和化学实验来告诉我们什么是晒青绿茶,什么是普洱茶,什么是混杂进普洱茶的其它绿茶。我们没有仪器设备和相应的化学知识,不过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买一包亲眼看着老乡晒干的茶叶,一半防潮防湿,一半自然陈化或加水发酵;同样用一包烘青或炒青绿茶,一半防潮防湿,一半自然陈化或加水发酵,半年或一年以后,品饮结果会告诉世人,已受潮湿变的烘炒青绿茶只配去煮茶叶蛋或丢进垃圾桶。
 
作者:邹家驹
日期:2016-02-24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