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煅者去坚性,煨者取燥性,炒者取芳香之性,泡者去辛辣之性,蒸者取味足。”这是清代医家张叡在《修事指南》中,关于炮制论述的一小部分。
香料炮制的学习,除了今天《中药炮制经验集成》、《中药炮制学》、《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等作品可用于参考、学习、创新之外,类似于《五十二病方》、《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蒙筌》等这些古代医书智慧也值得我们参考。
自汉代人们意识到单品香的局限性并产生通过香料配伍制作合香以来,炮制在香料运用中便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这是因为:通过利用炮制,可在纯净药材的同时,降低或消除香料本身对人体的毒性或副作用,与此同时,还能起到灵活改变香性、香味亦或达到入经保健、辅助治疗的效果。
“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可以说,除了香料配伍有十分严格考究,香料炮制也有诸多要求和方法。那么,像修制、蒸、煮、炒、炙、炮、烘焙、水飞等这些常见的香料炮制法都有什么要求和区别呢?
简单点来说,修制主要有两个目的:一则采用手工或机械经挑、筛、簸、刷、刮等方法去除泥土杂质和非使用部分,以达到清洁香料的目的,例如:龙涎香正式使用前需要清除其中的砂石,沉香则要清除泥土等。其次,修制过程中捣、碾、研、磨、锉等方法还能改变香料外形及规格,使其符合其他炮制法要求。
其他如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香材,用清水或加料浸煮,清炒或料炒,用蜜、梨汁、酒等辅料灸,加沙子、蒲黄粉等用文火或武火炮烫,将香材置于容器中加热干燥等方式主要起到调理药性、分离香材、去异味的作用。
较为特别的是:将经过初步修制的香材加水研磨,静置沉淀,再晒干研细的香料除了更为细腻,还能防止研磨过程中香料飞扬带来的浪费。
不同的香料有着不同的炮制方法,炮制方法不同,标准也不相一致,重要的是,物尽其用则馥郁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