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古今中外的茶事戏曲
普洱茶

茶与戏曲渊源很深,茶圣陆羽就有过一段演戏、编剧的经历。据陆羽的《陆文学自传》记载:说陆羽“卷衣诣伶党,著《谑谈》三篇,以身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戏。”说陆羽当年不愿出嫁从佛,卷起衣被,投身戏班,不但编写了滑稽戏《谑谈》三篇,而且亲自参加演出,还耍弄木偶,演做假官,做了藏珠之戏。可惜这些剧作,未能长留人间。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公元1550—1616年)代表作《牡丹亭•劝农》中,就写了杜丽娘之父,太守杜宝下乡劝农。农妇边采茶边唱歌:“乘谷雨,采新茶,一旗半枪金缕芽。学士雪炊他,书生困想他,竹烟新瓦。”杜宝为此叹曰:“只因天上少茶星,地下先开百草精。闲煞女郎贪斗草,风光不似斗茶清。”说的是采茶、烹茶和斗茶的情景。
 
在中国的传统戏剧剧目中,还有不少表现茶事的情节与台词。如昆剧《西园记》的开场白中就有“买到兰陵美酒,烹来阳羡新茶”之句。现代著名剧作家田汉的《环璘珴与蔷薇》中也有不少煮水、沏茶、奉茶、斟茶的场面。戏剧与电影《沙家滨》的剧情就是在阿庆嫂开设的春来茶馆中展开的。电视剧《几度夕阳红》,从何慕天与李梦竹相识、相爱,直至含泪分别,主要活动也是放在山城重庆的茶馆里进行的。在电视剧《聊斋志异·书痴》中,书痴与书仙结婚时,则采用以清茶代酒的情节。所以,自古至今,茶事戏曲既多又广,是戏曲家筆端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中国茶事戏曲
至于以茶为题材,或情节与茶有关的戏剧更是数不胜数。这里将专门事茶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戏剧节目,阐述如下。
 
1、《水浒记•借茶》
明代计自昌(生卒年不详)编剧。内容是写张三郎隅遇县衙押司宋江之妾阎婆惜,先是借茶调戏,继而上门饮茶,后勾搭成奸,最终被宋江杀死的情节。
 
2、《玉簪记•茶叙》
明代高濂(生卒年不详)编剧。内容是写才子潘必正与陈娇莲从小指腹联姻,后因金兵南侵而分离。陈娇莲进女贞观改名妙常,潘必正投金陵姑母处安身,后在女贞观与妙常相见。一天,妙常煮茗问香,相邀潘必正谈话。在禅舍里,二人品茗叙情。妙常有言道:“一炷清香,一盏茶,尘心原不染仙家。可怜今夜凄凉月,偏向离人窗外斜。”在此,潘、陈以清茶叙谊,倾注离人情怀。
 
3、《凤鸣记•吃茶》
相传系明代王世贞(公元1529—1590年)编剧。全剧写权臣严嵩杀害忠良夏言、曾铣。杨继盛痛斥严嵩有五奸十大罪状而遭惨戮。《吃茶》一出写的是杨继盛访问附势趋权的赵文华,在奉茶、吃茶之机,借题发挥,展开了一场唇枪舌战。其中有杨、赵的一段对白。赵曰:“杨先生,这茶是严东楼(注:严嵩之子)见惠的,如何?”杨答:“茶便好,就是不香!”赵曰:“茶便不香,倒有滋味。”杨答:“恐怕这滋味不久远!”这种含蓄的对话,使吃茶的涵义得到进一步扩展,更有回味。
 
4、《四婵娟•斗茗》
清代洪昇(公元1645—1704年)编剧。斗茗为《四婵娟》之一,写的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与丈夫、金石学家赵明诚:“每饭罢,归来坐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的斗茶故事,描写了李清照的富有文学艺术情趣的家庭生活。
 
5、《茶童戏主》
由现代高宜兰等挖掘整理成《茶童歌》,1979年改编成舞台艺术片。写的是:早春,姑娘在茶山上采茶时,赣州府茶商朝奉上山买茶收债,其妻怕他不规矩,交代茶童看住他,才知朝奉本性难改,路上要船娘唱阳关小曲,茶童提醒他,又发生矛盾。上茶山后,看见漂亮姑娘二姐又起歹心,故意压低茶价催债;又瞒过茶童,要店嫂去做媒。待茶童识破后告知二姐,用对策假允婚姻,把朝奉的债约烧掉。朝奉妻子赶到时,遂锁了朝奉。
 
6、《茶馆》
现代老舍(公元1899—1966年)编剧。该剧通过写一个历经沧桑的“老裕泰”茶馆。在清代戊戌变法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和国民党政府崩溃前夕,在茶馆里发生的各种人物的遭遇,以及他们最终的命运,揭露了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7、《茶圣陆羽》
现代程学开、许公炳编剧。全剧写唐代茶圣陆羽生平及其为茶叶事业奋斗的一生。
 
8、《中华茶文化》
由中央电视台、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上海敦煌国际文化艺术公司联合摄制的电视专题记录片。内容有:《饮茶思源》、《茶路历程》、《名茶飘香》、《茶馆风情》、《茶俗志异》、《茶具琳琅》、《茶艺荟翠》和《茶寿绵延》等。
 
茶不仅广泛地渗透到戏剧艺朮之中,而且在中国还有以茶命名的戏剧剧种。如江西采茶戏、黄梅采茶戏、阳新采茶戏、粤北采茶戏、桂南采茶戏、广西采茶戏等,这种剧种都是在茶区人民创作茶歌、茶舞、茶乐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们以采茶、茶灯歌舞为表现形式,通常以两小(小旦和小丑)或三小(小生、小旦和小丑)进行表演。
 
二、外国茶事戏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和饮茶的国家,世界各国种茶的种子和饮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出自中国。随着中国茶的向外传播,茶进入了各国人民的生活之中,茶事自然也渗入到外国的戏曲中。日本是中国茶传入最早的国家,电影《吟公主》中就有许多反映丰臣秀吉时代的茶道宗师千利休提倡创导“和、敬、清、寂”茶道精神的情节。1692年,英国剧作家索逊在《妻的宽恕》剧中有关于茶会的描述。
 
1735年,意大利作家麦达斯达觉在维也纳写过一部叫《中国女子》的剧本,其中有人们边品茶、边观剧的场面。还有英国剧作家贡格莱的《双重买卖人》、喜剧家费亭的《七副面具下的爱》,都有饮茶的场面和情节。德国布莱希特的话剧《杜拉朵》也有许多有关茶事的情节,特别值得提出的是,1701年荷兰阿姆斯特丹上演的戏剧《茶迷贵妇人》,至今还在欧洲演出。
 
荷兰是欧洲最早饮茶的国家。中国茶最初作为最珍贵的礼品输入荷兰。当时由于茶价昂贵,只有荷兰贵族和东印度公司的达官贵人才能享用。到1637年,许多富商家庭也参照中国的茶宴形式,在家庭中布置专用茶室,进口中国名贵的香茗,邀请至爱亲朋欢聚品饮。以至使许多贵妇人以拥有名茶为荣,以家有高雅茶室为时髦。后来,随着茶叶输入量的增多,使饮茶风尚逐渐普及到民间。在一段时间内,妇女们纷纷来到啤酒店、咖啡馆或茶室饮茶,还自发组织饮茶俱乐部、茶会等。由于妇女嗜茶聚会,悠闲游逛,懒治家务,丈夫常为之忿然酗酒,致使家庭夫妻不和,社会纠纷增加,因此社会舆论曾一度攻击饮茶,《茶迷贵妇人》写的就是当时荷兰妇女饮茶及由此引起的风波。
 
作者:茶妹妹
日期:2023-12-19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