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穿越时空论茶馆一阕宋词饮春秋

茶馆之与中国人,如同咖啡馆之于西方人。
 
茶与咖啡都是饮料,一个是叶,一个是果。
 
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区别是什么?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茶和咖啡的区别。
 
西方文明成体系成规模来源于咖啡馆,无论是大革命还是文艺复兴,咖啡馆都是不可或缺的场所。
 
在中国,茶馆就是人们人际交往的第一场所。没有人会把陌生人带回家,就算熟人老去人家家里也是不合适的。从根上说,中国人向来把个人空间看的很重,生怕别人打搅住了自己和自己家人,茶馆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
 
宋时的首都是开封,当时叫汴京。宋朝是个文治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中少有的开明盛世,更是茶馆酒肆遍地的时代。这一点,《清明上河图》上画的的很清楚,《东京梦华录》上也写的很详细。
 
茶馆,发源于茶摊。晋代就有了茶摊,人们开始把茶水当商品销售,当然,这个时候喝茶主要是为了解渴。等到了唐代,特别是《茶经》出现前后,喝茶已经成为文人士大夫们的潮流。《茶经》成书于唐代,唐代就成为喝茶的分水岭,到了宋代,喝茶已经演变成为一种社会活动,一种人际交往的必备手段。这个时候,茶馆就开始登堂入室,成为中国人的社交场所。也就是说,茶馆的分水岭在宋代。
 
读孟元老的《东京华梦录》,书中这样记载:“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晚即散,谓之鬼市子……归曹门街,北山于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可见当时茶肆多么兴盛,多么流行。从某种意义上讲,宋代的茶馆就是开封的茶馆,开封的茶馆就是宋代社交生活的缩影,开封的茶馆就是全国茶馆的榜样。
 
  那么,假设我们回到宋代,那时的茶馆究竟是什么样?从历史的缝隙里,阅读一个朝代的生活风貌并非易事,但是这些斑驳的线索却可以让我们以一管窥全豹,体会那个时代的茶馆。
茶摊,茶馆:市民生活方式。
 
宋代三百年基业,市民生活气息浓厚,浓厚的到现在,你依然能在开封随处看到。
 
茶摊是乡野百姓,山野村夫解暑消渴的地方。那个时候的开封,人口百万,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城市一大,人就多,人多了吃喝拉撒就都是问题。走累歇脚的总归是要喝点茶,所以流动的茶摊就应运而生。遍布大街小巷的茶摊满足的是市民阶层最基本的需求,更是社会商贸发达的重要表现。连《水浒传》上搬弄是非的王婆,都是卖茶的,可见当初饮茶之风旺盛。
 
而茶馆,则是固定的店铺,固定的经营场所。到茶馆喝茶,是一个城市茶馆文化的源头。
 
市民阶层的兴起是茶馆兴起的基本保障,宋代是市民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在经济发达,而且相对舒适的宋代,市民有时间也有心情喝茶聊天,泡茶馆就成为市民闲暇时候常去的地方。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有学者总结为:宋代是我国茶馆业发展的第一个兴盛期,原因有四:第一,唐代茶馆发展奠定的基础。第二,宋代茶业发展的结果。较之唐代,宋代茶叶的种植面积、产量、制作水平都有相当大的提高。第三,皇室及上层社会饮茶风习引领的结果。宋代上层社会嗜茶成风,王公贵族经常举行茶宴,皇帝也经常在得到贡茶之后举行茶宴招待群臣,以示恩宠。第四,宋代城市商业经济高度繁荣。宋代茶馆在我国茶馆发展史上的影响是深远的,基本奠定了我国茶馆的发展格局。
 
正是这样的因素,形成了宋代茶馆引领风尚,使之成为市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延续到现在。时下,你随意到开封走走,就能碰到许多茶馆,去茶馆聊天谈事也是开封的重要组成部分。
休闲,娱乐,城市茶馆文化。
 
茶馆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休闲娱乐场所。既然是休闲娱乐场所,茶馆承载的功能就会越来越多。因为,满足客户的需求是茶馆生存的第一要务。
 
北宋与南宋繁荣的商品经济和城市商业经济为茶馆的兴盛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据史料记载,汴京和临安的大街小巷,到处茶馆林立,甚至在偏僻的乡村小镇上也有茶馆.<水浒>第三十二回有"那清风镇上也有几座小勾栏茶坊酒肆"字句。而且,茶馆的外面,还有提壶往来叫卖揽客的人。
 
宋代茶馆的兴盛不仅仅体现在茶馆分布广、数量多,而且还表现在茶客成分的多样、茶馆种类的繁多、茶馆经营机制日趋完善和茶馆功能多样化等多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讲,宋代产生了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的茶馆。因为,茶馆脱离了基本的售卖商品功能,达到售卖服务的功能,就算形成了现代茶馆。
 
当然,这也与当时的城市格局提升有重要关系。北宋以前的城市,一般是坊、市分区,即居住区与商业区严格分开。宋时,这种格局被打破,如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市),街衢上到处可以开设店铺。
 
不仅如此,宋代城郭的限制也被打破,商业区域扩展到了城门以外或城郭附近的贸易场所——草市。草市上也设立了不少店铺,许多城市因草市的发展逐渐成为重要的商业都市。随着坊市格局及城郭布局的被打破,宋代城市得以迅速发展,致使大量农民、手工业者以及商贩潮水般涌进城市,导致城市人口猛增,而城市人口的剧增,尤其是流动人口的增大,使得城市商业经济日益发达,商业交易也日渐频繁,人们对闲暇娱乐的追求也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这一切,为城市饮食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作为饮食服务业重要角色的茶馆也就在这种市场土壤中应需而发展、应需而兴盛。
 
这个时的茶馆,已经具有很多特殊的功能,如供人们喝茶聊天、品尝小吃、谈生意、做买卖,进行各种演艺活动、行业聚会等,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
艺术,交际,现代茶馆风尚。
在宋朝,北宋的当家老大宋徽宗还亲自撰写了《大观茶论》一书,对茶的产生、制作、烹试及品质各方面都有详细的论述。正是在皇室及上层社会这种饮茶风习的引领下,饮茶之风迅速得以普及,成为民众一日不可无的功课。连王安石都在《议茶法》中说:“夫茶之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把茶的功能等同于米和盐,可见当时的精英阶层对饮茶有着多么强烈的感情。有精英阶层的推动,饮茶成为潮流,自然也使茶馆竞相亮出经营的手段招揽茶客。
 
这个时候,茶的种植面积与唐代相比,扩大了两三倍以上,茶叶的产量自然也随之翻了几番,茶叶产量的提高,无疑为茶馆的茶叶消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保障。当然,茶馆消费反过来也会刺激茶叶生产的发展。
 
宋代散茶的迅速发展普及也促进了茶馆业的发展。宋以前,茶叶生产以团饼茶为主,入宋以后,散茶才迅速发展起来,并且出现了一些名品。《宋史·食货志》载:“茶有两类,日片茶(即团饼茶),日散茶。片茶……有龙凤、石乳、白乳之类十二等……散茶出淮南归州、江南荆湘,有龙溪、雨前、雨后,绿茶之类十一等。”到了宋末元初,散茶就在全国范围内取代了饼茶,占据主导地位。
 
茶肆规模的扩大,必须要促使茶馆的经营机制趋于完善。宋代茶坊大多实行雇工制,茶肆主招雇熟悉烹茶技艺的人,称为“茶博士”,进行日常营业。为了吸引顾客,宋代的茶肆十分重视摆设,特别到了南宋,对茶肆内部更是精心布置。大茶坊尤其讲究文化装饰,营造品饮环境。宋代有的茶肆在卖茶之外还兼营其他生意,如兼营旅馆或浴室。此外,酒肆、面食店等也普遍兼营茶水。
 
宋时出入茶馆的人较唐时更为广泛,王公贵族、文人雅士、乡野村民,甚至皇帝也会一时兴起,来光顾一下。茶楼、茶亭、茶肆、茶坊、茶寮、茶社、茶室、茶屋等称谓都是茶馆的别称,楼堂馆所是建筑的尺度,茶馆一上升到建筑尺度上,其功能就自动升级,成为人们日常交际场所。南宋都城临安(杭州)的茶馆装饰得十分讲究,据《梦粱录》记载:“今杭州城茶肆亦好之,种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四时卖奇茶异汤。宋代的茶饮经营也相当灵活,除白天营业外,还设有早茶、夜茶,同时还供应汤水茶点等。
 
但是,这个时候,“茶馆”一词,在现有的明代以前资料中未曾出现过。直至明末,在张岱《陶庵梦忆》中有“崇祯癸酉,有好事者开茶馆”。此后,茶馆即成为通用称呼。茶馆也是旧时曲艺活动场所,北方的大鼓和评书,南方的弹词和评话都是茶馆中常见的节目。
 
自此,中国的茶馆已经成为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具备现代茶馆的所有特征。宋代的茶馆是中国茶馆的形成和兴盛阶段,也是中国人饮茶交际的第一个高潮。宋代的茶馆如同一阕宋词,其本身不但有着深厚的精神内涵,而且也记录了中国市民文化和精英文化的融合,可以说是中国人交际活动直接反映和体现,更吟唱着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惦记与对当代茶馆的期盼。
作者:佚名
日期:2019-08-09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