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的本源介绍如下:
茶,唐代以前是药、是食,到唐以后为饮料,饮茶利于人的健康。陆羽的《茶经》问世后,品茶不仅有了益人身体的物质功能,而且有了愉悦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之价值。到明代勃兴的宜兴紫砂壶,不仅有“宜茶”的器用价值,而且有了“宜玩”、“宜赏”的精神文化价值。于是,作为“茶之器”的紫砂壶,其“道”不仅不是“大而无当的抽象存在”,反而具有丰富而具体的内涵,这正是紫砂壶的“益人之道”——宜于茶以养生,宜于玩以养心,宜于赏以养神,到了今天,更有了艺于藏的价值。
伴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而演变的茶具,其文化内涵来之两个基本点。一来之茶事文化与茶具功能性的统一、和合,二来自茶事的主体茶人和茶具制作人的审美追求、价值观念的贯通、融合。由此构成茶具文化,也是紫砂文化的本源。
在长期的实践中,制作者们不仅掌握了紫砂壶造型的技巧,而且对于紫砂泥的泥性和特色有了深入的把握。所以在现实的创作中,它们利用红、黄、绿、紫、黑等多种色彩的紫砂“五色土”,采用传统手工粉、描、嵌、贴等工艺技巧,来展现自己的艺术理念和审美志趣,这些表现在壶的外观上,便成为生动活泼的艺术装饰。同时它们还将玉器文化、宗教文化、诗词文化、青铜文化、金石文化等民族文化融入,成为紫砂壶创作的主题,并采用传统的雕刻、书法、水墨画、山水画等技法应用到壶的制作当中,通过紫砂壶的“形”构成欣赏时的“境”或“意”,进而由其“象”扩展至无限的想象和境界。这种由实及虚、由近而远的艺术魅力,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一种体现和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