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茶书里讲过的泡茶用水
普洱茶
陆羽在《茶经》中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地慢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又多别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畜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
 
从古至今,茶人对于水的要求总是格外苛刻。张科在他的著作《说泉》中详细的说过饮茶用水对于品茗的重要,他在文章中引用两位文人的话为例证。一是各位非常熟悉的清代著名声律家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记》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二是明代张源先生在《茶录》中宣称:“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易窥其体。”这些都清晰地阐明了水质对于茶汤的重要性。
 
明代许次纤在《茶疏》中也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宋徽宗赵估也在《大观茶论》中提到“水以清轻甘洁为美”。所以我认为清冽甘美的水更能催生茶性,让人们可以充分的享受茶的色、香、味与形。
 
其实古人对于饮茶用水相当讲究,历代文人对烹茶用水的选择条件也进行过概括和总结,虽然众位各持己见,但有四个方面的特点是大家普遍认同的。
 
取水需“清”。烹茶用水应该最大程度的清澈纯净,无杂质且透明无色,否则难以显出茶色。虽然这在生活中难得,不妨试一试多重过滤。品茶水澄澈,才能更好的在品茗时欣赏到茶水中摇曳多姿的叶片。田艺衡说水之清,是“朗也、静也、澄水貌。”苏轼“自临钓石汲深清”的“清”也是这个意思。宋代斗茶要以白而微青色为上,如果没有清澈透明的水,是难以点出表面鲜白的“汤花”的。梅尧臣在《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就曾说:“兔毛紫盏自相称,清泉不必求虾蟆。石缺煎汤银梗打,粟粒铺面人惊磋。诗肠久饥不禁力,一嚷入腹鸣唯哇。”诗人认为清澈澄明的水与紫盏交相呼应,因此赏心悦目。所以,清可以算是饮茶用水最基本的要求,水质清澈纯净,才能映衬茶叶的色、香、味。
 
取水需“活”。苏东坡《汲江煎茶》中云说:“活水还需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南宋胡仔在《苔溪渔隐丛话》中也说:“此诗甚奇,道尽烹茶之要,茶非活水则不能发其鲜馥,东坡深知此理矣。”田艺衡也说过:“泉不活者,食之有害。”活与死相对,比如池水、塘水近似死水,缺少流动,与山水相比缺少了自由和不羁,与士大夫渴望在饮茶中得到心灵的解脱背道而驰,因此古代文人十分注重茶水之活,他们明白只有活水持续运动才能保持水质清新。只有活水才能激发水性,使饮茶更加清新幽雅。
 
取水需“甘”。“甘、美也;香、芬也,泉惟甘香,故能养人。”门明代屠隆说:“凡水泉不甘,能损茶味。”这都是说的甘甜之水对于提纯茶味的作用。有人认为江南梅雨季节的水甘甜,于是明代罗凛在《茶解》说:“梅雨如膏,万物赖以滋长,其味独甘。”张雨《游惠山寺》中“定知有锡藏山腹,泉重而甘滑如玉”,就是在赞赏惠山泉水甘甜滑嫩口感好,这样甘甜的泉水用来烹茶,想必更能增加茶的香味。蔡襄《圣泉》云:“清甘本无滓,渴饮得真味。端能发茶色,博亦资农利。”用清澈甘甜的泉水来煮茶,不但可以品得茶之真味,又能欣赏到茶色之美。
 
取水需“例”。例,又可理解为寒、冷。古人认为水不寒则躁,而味必音(音可读涩)。高启的《石井泉》“清泉生石脉,冷逼煮茶亭”就说的是石井泉水冷冽逼人。范景文的《蕉雨轩尝水》“便泼洞山芽,雪花泛冰蕊。泉味与茶香,相和有妙理。细嚼润枯喉,泉脉湿灵肺。”描述的就是一幅清冷空灵的品茶图,清冽的泉水与茶相和,相得益彰。宋代杨万里的诗句“锻圭椎壁调冰水”说的就是用冰冷的冰水来煮茶。冰水冷冽清凉,为很多文人雅士所喜爱。雪水清冷又高洁,因此也被很多文人钟爱,白居易有“融雪煎香茗”之句,辛弃疾也有“细写茶经煮香雪”说法。《红楼梦》中妙玉用五年前从梅花瓣上收集的雪水来烹茶,《还珠格格》中有紫薇结集清晨露水,为品茗一事都平添了几分幽香雅韵。
 
如第一段的《茶经》所说,陆羽告诉我们,煮茶用水最好是山泉水,并以钟乳石的滴水或缓缓流动的泉水品质为上。飞驰瀑布与山涧急流则不能常饮用。陆羽以后的历代茶人,多遵循并发展了他的取水理论,追求茶泉双绝的境界。不论是山川名泉抑或山间流水,只要是清活甘甜,必能催发茶性,诱发茶香。
作者:茶妹妹
日期:2024-01-15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