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好水知道,茶界历来就有水为茶之母之说。谈茶就要论水。陆羽在《茶经》里评说:“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清代张大复在《梅华草堂笔谈》中也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说的是在茶与水的结合体中,水的作用往往会超过茶,这不仅因为水是茶的色、香、味的载体,而且饮茶时,茶中的各种物质的体现,愉悦快感的产生,无穷意会的回味,都是通过水来实现的;茶的各种营养成分和药理功能,最终也是通过茶水的冲泡,经眼看、鼻闻、口尝的方式来达到的。
水有软、硬之分,是以水中含的矿物质和氧化物多少来区分的。
硬水——每升水中含有8mg以上钙镁离子。
软水——每升水不到8mg的钙镁离子。
天然水中只有刚下的雨水、雪水是软水,其余的多是硬水,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泡茶要用软水。用软水泡茶,色汤明亮,香味俱佳;用硬水泡茶使茶叶中某些成分氧化和凝合,导致茶汤变色,失去鲜味,茶汤变黑,又苦又涩,不能饮用。
古代没有自来水,瓶装水,纯净水,但古代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水是至关要紧的审美对象。圣人誉其性凡有九则,曰德、义、道、勇、法、正、察、善、志。水之境界高乎哉!
唐人张又新在其《煎茶水记》中记载了陆羽对天下二十名水次第的排列:
江州庐山康王谷帘水第一、
常州无锡县惠山石泉第二、
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
峡州扇子山下之石水第四、
苏州虎丘寺石泉第五、
江州庐山招贤寺下方桥之潭水第六、
扬州扬子江之南零第七、
洪州西山西东瀑布水第八、
唐州桐柏县淮水源第九、
江州庐山龙池山之顾水第十、
润州丹阳观音寺水第十一、
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
汉江金州上游之中零水第十三、
归州王虚洞下之香溪水第十四、
商州武关西之洛水第十五、
苏州吴淞江水第十六、
如州天台山西南峰之千丈瀑布水第十七、
郴州之圆泉水第十八、
严州桐庐之严陵滩水第十九、
雪水第二十。
对于这二十等水的秩序,是否真为陆羽评定,尚值得商榷。历代鉴水专家对水的判第很不一致,但归纳起来有很多共同之处。就是强调源清、水甘、品活、质轻。
天下如此之大,哪能处处有佳泉,所以不少茶人主张因地制宜,学会“养水”。如取大江之水,应在上游、中游植被良好幽静之处,于夜半取水,左右旋搅,三日后自缸心轻轻舀入另一空缸,至七、八分即将原缸渣水沉淀皆倾去。如此搅拌、沉淀、取舍三遍,即可备以煎茶了。有些讲究的要扔一块曾在灶膛中经长年烧烤的灶土砖,美其名曰伏龙肝,说是可防水中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