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公元前221年)的著作。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于是有了: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选自《金瓶梅》);济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门洗俗尘。(周杏村);风流茶说合,洒是色媒人。(选自《金瓶梅》);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杨万里);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苏轼)等千古佳句。闲情逸趣最宜入诗,白居易的《两碗茶》:“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读此诗,我们发现唐朝的日常生活习惯至今仍保持着。“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的苏东坡写了大量茶诗,在他的词作中也多有咏茶佳句,如“且将新火试新茶”。高产的诗人陆游茶诗也不少,他的“晴窗细乳戏分茶”是广被称引的名句。
而对于当今社会,茶文化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饮食文化,而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的体现,学习我国的茶文化,对于提高当代人各方面素质都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所谓素质就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思想与行为的具体体现。而茶文化对于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