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贡品——紫笋茶,绿茶,被历代文人誉为“茶中极品”,产于浙江长兴顾渚山一带。早在唐代宗广德年间(公元764~765年),茶圣陆羽在长兴考察茶叶,发现此茶优于其他茶,就推荐给皇帝,并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正式列为贡茶。
长兴作为茶圣陆羽的第二故乡,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涉足紫笋茶原产地顾渚山,留下了许多诗篇和摩崖石刻,成为珍贵的中华茶文化遗产。“紫笋”一名,也由陆羽《茶经》“紫者上,笋者上”而得名。随着紫笋茶贡额的增加,在顾渚山建造了第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茶厂——贡茶院。每年谷雨前,皇帝诏命湖长两州刺史督造贡茶,顾渚山立旗张幕,太湖里画舫遍布,盛况空前。龙袱包茶,银瓶盛水,限定清明前将贡茶送到长安。故有“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和“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等诗句。当时采茶役工约三万,工匠千余,累月方毕。顾渚紫笋茶在唐代连续进贡八十多年,会昌中(公元843年)进贡紫笋茶数量近二万余斤,朝廷将贡额勒石立碑,定名为“顾渚焙贡”。
自唐朝经过宋、元,至明末,连续进贡876年。顾渚紫笋茶作为贡茶可谓进贡历史最久、制作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品质最好、进贡时间最长的贡茶,顾渚紫笋是中国贡茶之最。
用紫笋茶制作的茶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直接用紫笋茶叶制作菜肴。如“紫砂护国茶”,用三分之二的野菜叶子,加上三分之一的茶叶掺和做成羹状,颜色油绿,口感清香、淡雅。其次是用茶叶、茶根、茶茎的汁水与菜肴一同烹制,使菜肴具有茶香的味道,如“茶香迎贵宾”是茶宴中的第一道冷菜拼盘,用料跟卤水拼盘差不多,只是在开始时,放在具有融合各种名茶的汁水里煮,使其具有“茶香”的味道。
其次,是采集紫笋茶产地的顾渚山周围农民土家菜,进行改良而成。如“明月峡雉鸡”就是一道“土菜”。因当地农民深信紫笋茶的健脾、健身功效,所以习惯用茶叶、茶茎作辅料来烹制菜肴,达到更滋补的目的。
品尝紫笋茶宴的过程也是品味长兴茶文化历史的过程。
首先,具有一定的氛围。随着古筝音乐悠悠扬起,伴着菜肴解说员优美的声音,服务员列队迈着整齐的步伐,捧出一盘盘精美茶馔,置身此情此景中,无不让人有赏心悦目的感觉。
其次,茶宴的外形乃至命名,都传递着一种强烈的文化气息,如“茶经酥雪鱼”,因为《茶经》是茶圣陆羽当年在长兴所完成的一部关于茶文化的著作,所以,在菜品造型时将这款菜制成书本状,由紫笋茶点缀,外酥内松,颇富茶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