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叶茶库 > 其他茶类 >
安化的四保贡茶
普洱茶
在封建王朝,凡一方之土特产,要将最新、最好的向朝廷交纳,供皇族使用,称之为贡赋。公元1391年(明洪武二十四年),朝廷规定全国各地贡茶4022斤,其中湖南贡茶140斤,由长沙府安化县贡芽茶22斤、益阳和宁乡各贡20斤。安化贡茶为大桥、仙溪、龙溪、九渡水四保所产,史称“四保贡茶”。
 
1935年,《湖南省茶产概况调查报告书》显示,湖南省51个产茶县,绝大部分县有安化茶树品种。这与明朝朱元璋洪武年在安化点了四保贡茶,外县崇尚安化茶,纷纷来引进品种有重要关系。
安化县志记载,四保贡茶在安化前乡的仙溪,龙溪,大桥,九渡水。为了加强对贡茶山的管理,更为了新采制作的“安化芽尖”能快速运到京城,明朝政府还把唐朝、宋朝修的益阳县城至安化县城梅城的官道——宝安益大道,进行了改造加宽。在官道穿越现桃江县浮邱山的穿天坳,将那儿原来的私人客栈,改成了官方驿站,养了传递官方文件和跑运贡茶的马匹。桃花驿,明代始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知县江闿重建,在今桃江县城关。明制岁编马80匹,清初定马63匹,册设长养排夫100名。因此,安化至益阳和长沙的茶马古道,借贡茶的大势,兴盛了三百年。因为来往的人多,穿天坳驿站还有很气派的茶亭,有人为茶亭题写对联:“穿破名利关头,想只因身家富贵,过此尽属康庄道;坳上清闲地位,看不了江山风月,少坐都为畅快人。”
明代初期,益阳和安化茶叶加工技术得到发展,从蒸青向烘(炒)青转变,并一直沿袭至今,成为绿茶生产的基本技术。“四保贡茶”应该是原料细嫩、品质上乘的烘青茶。安化贡茶历史由明及清,持续不断,朝廷每年清明时派人至龙阳(今汉寿)收取益阳、安化、宁乡三地的贡茶。三县贡茶至民国元年废止,安化茶纳贡共五百二十年。
进入清代后,安化绿茶不再是贡茶,大宗的民用商茶,不需快递,诗人李郢《茶山贡焙歌》中“驿骑鞭声天流电,半夜驱夫谁复见?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的情景不再。商茶多为黑茶,首选走水路船运。那条官道的维护与利用,就辉煌不再了。
《茶经》云:“其生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且生于“阳崖阴林”外,安化茶就为上者。
作者:茶小仙
日期:2023-07-13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