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
茶圣陆羽最早提出了三沸说:“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再煮过火,汤已失性,不能饮用。茶圣陆羽把水开的过程具体划分为三个阶段,为唐代茶艺的推广,对加深宋、明、清代品茶鉴水的认识,对实现品茶寻韵,提升艺术意境,丰富文化内涵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至今仍为品茶鉴水的名言。
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得更为具体:“水一入铫,便需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
以上说明,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的“水老”。
经常喝茶的朋友都明白,用未沸的水沏茶固然不行,但用“大涛鼎沸”或多次复烧的水沏茶,会使茶汤颜色变得灰暗、涩味加重。这是由于水中产生了较多的亚硝酸盐和残留物质,长期饮用危害健康。所以特别强调:煮水要大火急沸,切勿文火慢煮,以水“二沸”泡茶最适宜。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使用电茶壶煮水,要想恰到好处的用二沸的水,或者更应该说是用到了二沸水的温度就需要用心去体会了。平时在北京这个海拔的高度泡普洱茶,随手泡烧水二沸的温度会明显感觉不够,开汤香气很弱,有人测过,烧到三沸也只有96°左右,所以有的时候三沸的水都还感觉温度不够,再烧水就老了,通常自动的随手泡也会自动停止了。见过一位做茶的老师,在西双版纳泡茶时出汤时间明显比较长,当时不能理解,过后想到可能是因为海拔问题,水温不太够用时间弥补了。在泡茶的过程中还得根据当地的海拔高度,煮水器的类型,茶的种类等诸多因素随机应变,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