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山介绍 > 版纳茶区 >
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倚邦古茶山
普洱茶
说起茶山,一定要把古六大茶山放在前面。我们标题已经注明是西双版纳古茶山,是因为这其中大部分茶山都在版纳茶区。
古六大茶山:易武、倚邦、革登、莽枝、蛮砖、攸乐。
新六大茶山:布朗、巴达、南糯、南峤(勐海)、勐宋和景迈。
关于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的分类,其实也称为“江内六大茶山”和“江外六大茶山”,即以澜沧江为界来进行划分,这里的新六大茶山我们还会在其它大茶区分类中逐次讲到,这里就不细分,现在广为人知,被更多人接受的是古六大茶山,这里就略过易武茶山,从倚邦古茶山开始讲。
对于古六大茶山来说,在今天更多的是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是普洱茶发展历史上不可撼动的足迹,普洱茶的美,在于岁月的历练,在于采摘前茶树数百年的积淀,在于其中包含的时光之味,因为这些深长悠远的历史,才显得厚重沧桑,触人心怀。
 
整个古六大茶山的历史发展,就是普洱茶发展历程的影射,其中有艰辛血泪,有战争灾难,在千年发展史中,无数人在普洱茶中沉浮跌宕,一路跌跌撞撞走到今天,有辛酸有喜悦,有落魄有辉煌,因为千年的坚持固守,才有了今天我们尝到的这杯深沉浓烈的普洱茶。
倚邦古茶山位于勐腊县北部象明山,海拔1350米以上,倚邦古茶山最大的特点是这里的古茶树是小叶种杂大叶种的生态型古茶园,这里生态环境非常好,由攸乐经莽枝、革登,由蛮砖经架布,由易武经曼撒和曼松,由思茅分别经曼拱或麻粟树的5条茶马石板古道,都在倚邦古茶山龙脊背状的青石板街道上交汇,这里是茶马古道的交通要塞,今天在这里,到处是刻有文字或古朴图案的古碑或断垣,几乎每个角落都透射着古色古香,刻满风霜的青石板路上仿佛还回荡着悠悠的驼铃声。
《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中“旧传武侯孔明遍历六茶山……置木梆于倚邦”之记载,表明它兴起年代不晚于蜀汉。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对“六大茶山”具体位置的记载中有“倚邦”,证明它至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但凡历史深长久远者,文化底蕴都厚重浓烈,倚邦也不例外。明朝隆庆年间,车里宣慰使把所治区域划分为12个行政区域称为“西双版纳”,倚邦划为十二版纳之一的版纳倚邦,因盛产茶叶,又称“磨腊倚邦”,傣语意为“茶水井”之地,统一管辖当时的六大茶山,倚邦从此开始成为古六大茶山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雍正七年至同治年间,由于石屏和四川、江西的客商、茶农大量前来开垦茶园、建茶庄商号,倚邦古茶山茶叶生产贸易一直保持着兴旺繁荣的景象,道光年间达到鼎盛,在清朝乾隆年间,倚邦茶山生齿达九万人之众,人皆种茶,人皆制茶,人皆卖茶,形成了四大茶叶集镇,即:倚邦街、曼拱街、蛮砖街、牛滚塘街。镇与镇之间,运茶马邦来往,盛况空前,其中牛滚塘街是当时最繁华的中心地段。
约嘉靖年间,倚邦范围内的曼松茶被宫廷优先确定为专用“贡茶”,继而率先推出“人头团茶”。约于隆庆四年,倚邦成为车里宣尉使司所划的“茶山版纳”的行政区驻地,将长约400米的主街道铺成象征封建王朝行政机构驻地的“龙脊街”。清乾隆年间,增铺曼松贡茶岔街和曼拱岔街,扩建为总长近3000米的3条青石板街道,形成了包括周边村寨居民上千户,总人口上万人的繁华集镇,推动“古六大茶山”进入逐步辉煌的阶段。
这段时期是倚邦最辉煌的时期,意气风发如同高中状元的秀才,万人敬仰盛况空前,牛滚塘街集镇的繁华热闹无可匹敌,这个时候的倚邦人,大概无论如何想不打之后接二连三的打击,会使得倚邦逐渐没落,被掩盖在历史的残桓断壁中。

倚邦的衰落从明朝中期开始,任何一个朝代,盛极必衰是历史规律,有多少辉煌,就有多少磨难,倚邦历经“乾隆三十一年瘴疠大作”,道光二十五六年“瘟疫甚行,采丁三殁其二”,以及民国初年的瘟疫等频繁而严重的病灾,其茶业随之几经兴衰,居民人口时起时落,但始终保持着万人左右。到乾隆年间,建有江西、石屏等综合会馆和川主、孔子、孔明、城隍等近20种庙宇,庙宇是衡量当时茶山繁华与否的重要历史证据,至今牛滚塘街依然有许多庙宇的遗迹,从清嘉庆年至民国期间,倚邦先后创建过20多家茶庄。?民国初年,六大茶山的茶叶加工中心和交易中心已移向了易武,这对倚邦不啻于雪上加霜,倚邦人口减半,但还有庆太号、盛欲号、元昌号、惠民号、宋元号、鸿昌号、杨聘号、升义祥、庆丰号等十来家茶号,茶号也是倚邦发展史的重要见证者。
 
即便经历了这些灾难,倚邦依然保持着茶叶的生产制作和往外运输,作为当时的行政中心统管六大茶山,倚邦的兴衰和当时的时局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清代光绪末年,社会动荡,连“贡茶”都于光绪三十四年在运往昆明途中被盗匪洗劫一空,朝庭又查无头绪而被迫停止了“贡茶”的征收,倚邦火热的商品茶叶市场也逐渐变得萧条冷落,这使倚邦的历史地位开始下降,倚邦的衰落在这个时候开始逐渐明显。

作者:茶小仙
日期:2016-08-30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