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银针,亦称“银针白毫”、“银针”、“白毫”,是白茶中最名贵的品种。它不仅形优美,茶味更是毫香宜人。白毫银针是肥壮针样的白芽茶,其单芽披白色绒毛,又因其色白如银,外形似针,也因此得“白毫银针”的美名。
白毫银针亦有“茶中仙子”之美誉,冲泡中,只见白衣白裙,亭亭袅袅,在水中缓缓的舒展自己,悠悠然释放缕缕仙香,清亮亮的茶汤如山坡上晨起的朝阳,罩着跌入凡尘的仙子,或回首或眺望,她们轻轻吐着芳兰气,满心欢喜,这里有晨雾!有甘露!一定还有早春的月光!
这就是白毫银针,一款美丽而仙雅的茶。
现在的白毫银针的茶芽均系福鼎大白茶或政和大白茶良种茶树,因其芽肥壮,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称南方茶树“今茶之美者,其质素良而所植之土又美,则新芽一发则长寸余”的原因。福鼎大白茶芽肥壮,多酚类、水浸出物含量高,成品味鲜、香清、汤厚。
白毫银针的采摘十分细致,要求极其严格,规定雨天不采,露水未乾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色芽头不采,风伤芽不采,人为损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态芽不采,号称十不采。只采肥壮的单芽头,如果采回一芽一、二叶的新梢,则只摘取芽心,俗称之为抽针(即将一荛一、二叶上的芽掐下,抽出作银针的原料,剩下的茎叶作其它花色的白茶或其它茶)。
采下的茶芽,要求及时加工。白毫银针的制法特殊,工艺简单。
制作过程中,不炒不揉,只分萎凋和烘焙两道工序,其中主要是萎疝和晾干,使茶芽自然缓慢的变化,形成白茶特殊的品质风格。
关于白毫银针,还有一点传说,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很多人家都被染病而无法医治,这时传说在洞宫山上的一口龙井旁有几株仙草,草汁能医治百病。于是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
有一户人家有兄妹三人,志刚、志诚和志玉,三人商定轮流去找仙草。
这一天,大哥志刚来到洞宫山下,这时路旁走出一位老爷爷,告诉他说:仙草就在山上龙井旁,上山时只能向前不能回头,否则采不到仙草。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只见满山乱石,阴森恐怖。忽听得一声大喊:你敢往上闯?志刚大惊,不觉猛一回头,于是立即变成了乱石岗上的一块新石头。
不见大哥回来,老二志诚又接着去找仙草,当他爬到半山腰时由于回头也变成了一块巨石。
找仙草的重任终于落到了志玉的头上,她出发后,途中也遇见了白发爷爷,同样告诉她千万不能回头等话,并且送给她一块烤糍粑。志玉道谢后继续往前走,她来到乱石岗,奇怪声音四起,志玉用糍粑塞住耳朵,坚决不回头,终于爬上山顶来到龙井旁。她采下仙草上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仙草,仙草开花结子,志玉采下种子,立即下山。回乡后,志玉将种子种满山坡,乡亲们用它的芽叶治好了瘟疫。此后,当地人民喜爱它而辈辈种植,并给其取名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芽头肥壮,便披白毫,挺立如针,色白如银。福鼎所产茶芽绒毛厚,色白富光泽,汤色浅杏黄,味清鲜爽口。政和所产,汤味醇厚,香气清芬。
白毫银针的泡饮方法和绿茶其本相同,但由于银针制作不做揉捻,故冲泡时茶汁不易浸出,一般3克银针冲入200毫升的沸水,开始茶芽浮在水面,静置5分钟后,部分茶芽始从水面陆续沉入杯底,部分悬浮茶汤上部,此时茶芽条条挺立,上下交错,茶里世界,茶里江山,蔚为奇观,约10分钟后,茶汤泛黄即可品饮,尘俗尽去,茶意悠然。
白毫银针饮用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性寒凉,具退热、降火、解毒之功效,有“功若犀角”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