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一词的最先发明,是胡浩川在为傅宏镇辑《中外茶业艺文志》一书所作的前序里。其“叙”称:“有宋以迄晚近,地上有人饮水之处,即几无不有饮茶之风习,亦即几无不有茶之艺文也。幼文先生即其所见,并其所知,辑成此书。津梁茶艺,其大裨助乎吾人者,约有三端:今之有志茶艺者,每苦阅读凭藉之太少,昧然求之,又复漫无着落。物无可物,莫知所取;名无可名,莫知所指。自今而后,即本书所载,按图索骥,稍多时日,将必搜之而不尽,用之而不竭。凭其成绩,弘我新知,其乐为何如也,此其一。技术作业,同其体用者,多能后胜乎前。茶之艺事,既已遍及海外。科学应用,又复日精月微,分工尤以愈细。吾人研究,专其一事,则求所供应,亦可问途于此。开物成务,存乎取舍之间;实验发明,参乎体用之际。博取精用,无间中外,其乐又何如也,此其二。吾国物艺,每多绝学。……”胡浩川先生这里所说的“茶艺”,是中国诸多“物艺”的一种,实即“茶之艺事”,是包括茶树种植、茶叶加工,乃至茶叶品评在内的茶之艺——有关茶的各种技艺。胡浩川先生此“叙”作于民国二十九年,即1940年。
“1977年,以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娄子匡教授为主的一批茶的爱好者,倡议弘扬茶文化,为了恢复弘扬品饮茗茶的民俗,有人提出‘茶道’这个词;但是,有人提出‘茶道’虽然建立于中国,但已被日本专美于前,如果现在援用‘茶道’恐怕引起误会,以为是把日本茶道搬到台湾来;另一个顾虑,是怕‘茶道’这个名词过于严肃,中国人对于‘道’字是特别敬重的,感觉高高在上的,要人们很快就普遍接受可能不容易。于是提出‘茶艺’这个词,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同意才定案。‘茶艺’就这么产生了。”(范增平.中华茶艺学.北京:台海出版社,2000,2)台湾茶人当初提出“茶艺”是作为“茶道”的代名词。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胡浩川创立“茶艺”一词,但成空谷足音。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台湾茶人再倡“茶艺”,始受重视。但因为茶艺是新名词、新概念,后来就引发了关于茶艺如何界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