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重提“万里茶道”。他说:“继17世纪的‘万里茶道’之后,中俄油气管道已经成为联通两国新的‘世纪动脉’”。由此,引发了茶道沿线城市的热切关注。众所周知,九江既是中国历史上三大茶市之一,也是“万里茶道”的节点城市。作为万里茶道其中的一驿,九江茶市在中俄万里茶道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茶商云集重镇
九江是历史上名茶产区和重要的种植地区。“庐山云雾茶”、修水的“双井”、“宁红”、饶州的“婺绿”、“浮红”、歙州的“祁红”等均被誉为茶中极品。这和九江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不无关系。
九江,地处长江中下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峦重叠,土质肥沃等土质和气候条件都非常适合种植茶叶,由此成为江南最好的茶叶源产地。
对于茶的源起,茶树的培植,各有版本。历史上,谁也说不清“种茶之习”与“嗜茶之好”的关系。
据说,早在晋代九江人就有“种茶之习”和“嗜茶之好”。三俩好友常常“话茶吟诗,叙事谈经”,至通霄达旦。就连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庐山结草堂也以“药圃茶园为产业”,从事一些林茶种药等力所能及的活动。渐渐地,商贾之人很快就从这大片的茶树林中找到赖以发展的商机,九江茶市开始成形,浔阳茶“今其行几遍天下”。
从清同治末年至民国初年,前后五十年间,是九江茶叶的鼎盛时期。这时由于国外对茶叶的需求剧增,江西已发展成为全国生产茶叶的基地。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九江被迫成为通商口岸,外国人利用长江和鄱阳湖水运之便,在九江购茶并办厂制茶。国内茶商也纷纷来九江开设茶铺、茶栈、茶场。据1932年版《九江指南》记载:浔埠茶栈业开在大中路的有5家,设在大中路荣阳里内的有11家。每届产茶时期,分住各处产茶山地,采办运浔,每年出口约在十万箱以上。
茶道枢纽口岸
“扼三江之口,为四达之冲”。自古以来,九江就是通都大邑,交通十分便利,很早就成为我国茶叶生产、销售的集散地。
唐贞观年间,江州治北有一条长达二里的街道,为茶叶集散场所,也是最初的茶市。茶产地浮梁、祁门都依赖水运之便,运往江州散。白居易在《琵琶行》诗中写到,“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来去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等等。
收茶季节,茶商把妻小留在城外水边客船上,只身前往茶产地买茶。也正因为茶商往返都需要逗留江口,故每到深夜就会出现“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的热闹场景。唐宋元明清时期,九江作为茶叶贸易中转码头的作用更加显著。元代时《马可波罗游记》曾这样记载过九江茶市:九江是一个美丽的城市,茶市码头上看见的船舶不下一万五千艘,十分繁荣。
一千多年来,九江茶市码头汇集了修河、赣江等五大水系茶叶盛产区的名茶,经鄱阳湖,通江达海开辟了属于九江的茶码水道。
陆上“万里茶道”从福建武夷山经江西铅山县河口镇,经信江、鄱阳湖到九江转到内蒙二连浩特,最终抵达俄罗斯恰克图市,全长1.3万公里。据记载,1886年,有70艘俄国汽车运茶从汉口——九江——黑龙江——海参崴。后来还开辟了九江——汉口——地中海运抵敖得萨的中俄茶贸易的海上“万里茶道”。
长江、鄱阳湖也是当时“万里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1861年,九江开埠,被列为对外通商口岸。作为江西的北大门,九江是唯一对外开放城镇。同时欧洲茶叶特别是俄罗斯茶叶消费惊人地增长,进一步促进了茶叶集散迅速发展。鄱阳湖产茶区的茶叶和福建武夷山茶叶都需经九江集散通过鄱阳湖水系、赣江水系、修河、信江等水系来完成,远销俄罗斯及欧洲。
1863年九江茶市输出数量19.8万担,到1872年突破20万担,到1915年突破30万担,达到了32.9万担,九江茶叶输出每年在20万担以上保持50余年,其中大部分是出口到俄罗斯和欧洲,特别是九江修水的宁红更受欢迎,在俄占有突出地位,输出之洋庄红茶,年达20余万箱,贸易额在千万元左右。1886年输出30.7万担,占全国茶叶出口总数的12%以上。
茶叶加工基地
万里茶道研究协会顾问、九江市茶叶流通协会名誉会长谭晓峰告诉记者,在古茶道上,九江茶市不仅仅是重要的茶叶集散地,还是近代茶叶工业重要的生产加工基地。从十八世纪下半叶起,茶叶就开始在中俄恰克图贸易中起重要作用。1820年恰克图输俄茶叶10万普特,占中国出口俄茶叶88%,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后,再增至30万普特以上,占对俄出口92%以上。这个时期,九江地区输往俄国恰克图茶叶数量仅次于两湖地区,在对俄茶叶出口中占重要地位。
随着中俄茶叶贸易的火爆,俄商意识到九江茶区的重要性。1870年,汉口的俄商到九江采购白毫茶和砖茶。俄商一到这里发现这里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而且茶叶品质优良,价格低廉,是一个十分有利可图的茶市。1874年,俄商在九江建立埠昌砖茶厂,生产砖茶。1875年,因效益好,俄商又在九江开设第二家砖茶厂新泰。1881年,九江出现了俄国第三家茶砖厂顺丰分厂。其中两厂工人达700余人,年产量3.1万担,另据当时海关统计1872年至1882年共出口8.6万担,砖茶全部输往俄国。1882年到1891年十年累计出口俄砖茶25.9万担,是前十年的3倍。
九江的俄商茶厂在生产普通砖茶同时还生产一种小京砖茶,这种砖茶是用优质茶末为原料精制而成的,比普通砖茶重量轻,体积小,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其味甚佳,被外国人誉为“旅行家”,被边疆地区的居民和战地的军队认为是最好的和最便于引用的茶叶。俄商在九江制造的小京砖茶不仅供应俄国,而且再出口到德国和法国等西欧国家从中渔利。1900年以后,九江借助俄商和有力位置继续发展,每年增长到10万担上下,仅次于汉口茶市,居全国的第二位。
“九江茶市衰落得比福州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万里茶道上俄茶商一直保持着相当数量的采购。”谭晓峰说,很长一段时间,俄国在九江采用当地原料,生产上等的砖茶,价格又能低廉,非常有市场竞争力。九江近代历史上出现的第一家工厂就是茶砖厂,第一家外贸企业也是砖茶企业。
茶市复兴之路
2013年9月10日,在第二届“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中蒙俄市长峰会上,我市与中蒙俄三国31个城市共同发起将“万里茶道”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倡仪,签署了《万里茶道沿线城市旅游合作协议》。
2014年10月“中俄万里茶道城市市长高峰论坛”上,“万里茶道”中俄两国沿线城市市长、代表又共同签署《中俄万里茶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武汉共识》。
为了深入挖掘“万里茶道”所蕴藏的商贸、文化、旅游等丰富内涵,传承茶道文明,组织九江茶文化专家、历史学者、文化旅游及文化产业研究专家等就“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经贸发展与旅游合作、区域经济与文化合作、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向北发展与陆桥经济等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市企业联合会发起成立了“九江市万里茶道研究会”。
2014年10月16日,九江市万里茶道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天隆素香举行。
研究会主要利用非国有资产、自愿举办、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旨在唤醒九江人对“万里茶道”的历史记忆、复兴九江在“万里茶道”的商贸地位,扩大九江在“万里茶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据介绍,九江成立市万里茶道研究会,主张茶市复兴之路,与我国“一带一路”的战略一脉相承。重拾“万里茶道”的历史价值,有助于引导九江与‘一带一路’接轨,在世界舞台上推广九江茶文化,还可以提升九江的城市形象,加大城市知名度。
名词释义
“万里茶道”,横跨亚欧大陆的“中俄茶叶之路”,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国际商路,也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之路。在历史的风风雨雨中持续了近200年,它曾为推动中俄经济贸易关系以及对我国内地的种茶业、茶叶加工业和运输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虽然它的开辟时间比丝绸之路晚了一千多年,但是其经济意义以及巨大的商品负载量,是丝绸之路无法比拟的。正因为如此,17世纪的这条“万里茶道”被喻为联通中俄两国商贸友谊的“世纪动脉”。俄国人称其之为“伟大的中俄茶叶之路”。
它从福建武夷山出发,途径江西九江、湖北武汉等地,绵延过万里至俄罗斯恰克图。这条曾繁荣一时的文化与商贸之道,虽然已在20世纪初淡出历史舞台,但它是我国中原文明与欧洲文明的一条重要的交通线和融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