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茶根据产地的特点,树种总体有:奇种、名枞、乌龙、凤凰水仙、凤凰单枞五大树种,称谓青茶五大种。因为乌龙种分布范围,分为闽南乌龙和移植栽培的台湾乌龙,分布广产量大,所以乌龙茶就成为了青茶的代称。
闽南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工艺的完成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据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和台湾。”另据史料考证,1862年福州即设有经营乌龙茶的茶栈,1866年台湾乌龙茶开始外销。
闽南乌龙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安溪、永春、南安、同安等地。明朝时期就以福州和厦门为集散地大量的销售海外。以铁观音为代表,在我国茶文化和产业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比较熟悉的有铁观音、本山、毛蟹、梅占、奇兰、黄旦、水仙、黄金桂、佛手等名品。
起初的加工工艺基本近似武夷岩茶。现代化工艺的普遍推广,今天的闽南乌龙基本丢失了原始的工艺,再加上十多年来的四季采茶,种植面积无限推广,大小作坊都是纯机械化加工,为了采摘的量,大面积的使用化肥,茶树的自身抗性降低后就喷洒农药,闽南乌龙茶几乎失去了中国名茶的优良品质。曾经的中国名茶基本走到了边缘。
闽南乌龙茶工艺:
茶青(三叶一芽)---晾青---摇青---走水---杀青---揉捻---毛火---包揉---挑梗---干制成品。基本工艺青茶都很相似。只是武夷岩茶重在做青,闽南乌龙重在揉青,所以武夷岩茶成茶是松散的条形茶,闽南乌龙则是球形,自来有“绿腹蜻蜓头”之称。今天这样的茶型基本是看不到了。
闽南乌龙名品:
铁观音:主产于安溪县观音山观音洞,色泽乌润,富有光泽,条索肥壮,卷曲紧接,沙绿,有“美如观音重如铁”之美誉。汤色橙黄明亮,香气清香悠长,滋味浓郁甘爽,浓而不涩,郁而不腻,称为“观音韵”,1986年在巴黎被评为世界十大名茶之一,荣获“金桔奖”。
铁观音具有优雅的 “香如幽兰”之说。优质茶品壮实紧接,色泽沙绿,形似蜻蜓头,汤色金黄澄亮,有馥郁的兰花之香,有“七泡有余香”之说。
黄金桂:产于安溪虎邱罗岩村,是乌龙茶中风格有别于铁观音的又一极品。在现有乌龙茶品种中是发芽最早的一种,制成的乌龙茶,香气特别高,所以在产区被称为“清明茶”,“透天香”,有“一早二奇”之誉。
黄金桂是以黄旦品种茶树嫩梢制成的乌龙茶,因其汤色金黄色有奇香似桂花,故名黄金桂。叶为椭圆形,先端梭小,叶片薄,发芽率高,芽头密,嫩芽黄绿,毫少。
奇兰:条索细瘦,稍沉重,色泽黄绿、乌绿。香气清高,似兰花香,有的似杏仁味,滋味清醇,稍带甘鲜。奇兰还细分为竹叶奇兰、慢奇兰、金面奇兰、赤叶奇兰、白奇兰、青心奇兰、黄奇兰、等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