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茶艺文化 >
茶文化核心“和”“美”
普洱茶
《周易系辞》说:“乾以易知,易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失、、、、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从“美”的生活理念和茶文化的实践理解:“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行于简易闲谈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的美才是至美,这便是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如齐已《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万木、孤根、独回、一枝、幽香、禽窥、素艳、春台,这些看似单调的实物组合而成的,一个深冬黎明村前梅开的雪景。茶的生活情趣就如同这首诗的境界。
 
陆羽先生的《茶经》,根本没有讲解如何泡茶,没有解说某种茶如何,而是大篇幅的记述了关于茶的相关加工工具,煎茶的茶具等,核心的一句话是“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可是为什么后人就给予“经书”的名号呢?
这就是茶中美的根源,他给予和引导我们在生活中不要为了美而去寻找美,身边的简单的人、事、物的本身就是美的载体,同样也包括我们自己。以愉悦的心情,平和的心态,去善待我们身边的一切,美一直都存在!“美”源于“和”!
 
“和”源于《周易》“保合太和”,是指世间万物皆由阴阳两面,阴阳协调即是“保合太和”,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正道。对于茶道中的“和”儒、释、道三家的理念也是相通的。
儒家“太和”的思想指“中庸之道”,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和表现为理性的节制,非情感的放纵,表现为适可而止。“敏于事而慎于行”,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表现为“仁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饮合和畅,原无间隔。”在礼节上表现为“礼之用,和为贵。”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以达到“朴实古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
道家“和”有“天人合一”“知和日常”等理念。老子认为生是阴阳之和、道是阴阳之变,《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与自然万物为一体,所以在中国茶道中特别注重应和自然,在茶艺中表现为“和诚处世,和蔼待人,和乐品茗。”
 
佛家对“和”诠释为:“汝当平等修习,摄受,莫执着,莫放逸。”即顺应自然合人性。意指和睦,平等的相处。
中医认为茶乃由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达到调和而成的天地间之灵物,可“致清导和”。而不是今天某些“茶人”那样,说什么茶好,就成了通用天下可以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了。要明白不合理的饮茶,反而会对身体带来不益甚至是“茗瘕”的。
“和”是中华文化的灵魂,也是茶文化的灵魂,“和”可以体现出茶人的一种襟怀,一种境界,在实践中不断地去实践学习,去体悟,不懈地按照“和”的理念内省自性,观照自己,事事能从检讨自我开始,也是对茶和相关文化的一种体悟。且不可偏偏听偏信,或是唯利所驱。
《论语》子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指人的道德品质,文是指人的文才知识。只有“文”“质”相统一,才能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孔子所说的“文”和“质”的统一,也就是内涵与外在的统一,同时也是“美”“和”的统一。
作者:佚名
日期:2023-08-21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