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收藏在大陆的热潮也算进入高峰期了。是时候该总结一下,未来该怎么继续健康的玩下去了。
究竟是该“纯消费”?还是在“享受使用中投资”?
购买过程中,作品证书成为了一张不可或缺的身份验证,紫砂收藏的未来,要靠一纸证书来兑现价值,着实是中国才有的无奈特色。但假若没有证书的话,留待给我们儿子、孙子的传家宝物,若干年之后,他们那个时代的鉴赏家,还能认得吗?行业协会的鉴定委员会,真的能给当代新作品验证真伪并估价吗?真正意义上的只进不出的几位“纯消费”藏家跟我聊过,他们的藏壶不计较有没有证书的,玩到将来,究竟是传给后人还是捐赠掉都成未知之数。但可以肯定的说,传给后辈,也没打算他们靠卖壶来谋生的。
所以,拥有“纯消费”心态的藏家是比较幸福的。 当今的紫砂收藏者能够上网了解信息是一种莫大的福分,他们能够看到很多只依靠网下逛店铺扫街或书本获取信息的同好都看不到的消息。上网的人有足够的时间货比百家,最终取【同价质精】或【同质价低】的作品入手。书本能够提供的参考资料是极度有限的,而在网上能够看到大多数人对壶乃至对作者的真实评价,才更让人明白什么才是值得买的。
从收藏的角度看待紫砂的未来随着经济发展,这种时候,或许股票、房地产等投资项目会继续走高,相继伴随的是投资者的经济收入会逐渐增加,手里的闲钱会越来越多,这样一来,喜欢壶的同好,会增加投入到壶上的资金量。到那时……紫砂行业发展到一个分水岭,购买将趋向于两大极端:
1.收藏类的精品;2.实用类的上品。
在我看来,实用类的上品并不难寻:泥料优质+精工细作+容量适合+口盖紧密+出水流畅+把握舒适。在适当的前提下,加上作者有一定的名气即可。这样的实用品可堪称高级实用品。但收藏精品的概念就有不同了………细工不一定很完美,但作品的艺术欣赏价值一定要高,制作难度大,存世量少,作品为作者的代表作,而作者本人又具备了相当的知名度和广泛认可度……
这个时代已经不太会有人兜里揣着几万块闲钱跑到茶具市场里,为一把百元级的壶讨价还价的。有这样经济实力的人,往往都是很聪明,很理智的,他们比一般普通老百姓对美好的事物有更加强烈的追求。
那如果这类有闲钱的人多了怎么办?你还想买好壶吗?他跟你竞争一把壶,你竞争的过他吗?最终靠的可不是口才,而是实力啊。再往后呢?老百姓家里闲钱也多了,也要提高生活素质啊。以前买下的灌浆壶、仿名家壶、假厂版………粗罐罐怎么办?老百姓舍得扔吗?难道拿去卖掉?那网上兜售这类粗次假品的店家现在靠坑盟拐骗捞一手,到日后行业规范了靠什么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