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假大师比假老茶还多 那些长袖善舞能说会道的茶界大师们
普洱茶
近代大师,荟萃于民国之时,没落于建国之后,消亡于文革之中。现在所谓的大师,自诩也好,别人标榜也罢,与当年的同志、小姐、老板一样,已经变味,成了满大街的称呼,早已没有了当初那种至高的荣誉与地位。
“小罐茶,大师作”。这句广告语已经告诉你“大师”只是装模”作“样,出来“作”秀而已。不然你一年到头卖不完的大师茶,且每一颗茶都出自大师之手,你是想把大师给累死吗!
做一款好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大师那里的茶区在下雨,我这里的茶区天晴,大师做的茶定不如我;大师那里的茶山海拔300米,我这里的海拔800米,大师做的茶未必能赢我;大师只是在那里挂个名打麻将去了,做茶的师傅是谁他也不认得,而我起早摸黑,全程亲手制作,我想我做的茶也不会差于大师的。
假大师比假老茶还多!那些长袖善舞能说会道的茶界大V们
 
人们席间谈茶时,都会高姿态的说什么适口为珍,但真正坐下来喝,又会以价格论高低,又会以出处划贵贱。因为大家都还脱不了这个俗,正因如此才有大师们的市场。
那些个茶叶界的大师,无非就是个制茶师,一个匠人而已。这两年重拾的匠人精神,是让我们沉下心来做好本行,摆正你的位置,调好你的心态。古人云:“己成,则物成”,要想把事做好,先要把人做好。“先德行,后技能”、“有成人而后有成事”,“成人“,也就是古人讲的真正的君子,或者说德、才兼备的人。如何成为一个“成人”?我们的古圣先贤认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试问一个匠人连君子都做不到何以称大师?
现在所谓的大师多数为长袖善舞、能言善语、极其活络之辈,他们耐不住匠人的寂寞,他们经不起名利的诱惑,相对挥汗如雨的茶灶,他们更喜欢春风八面的舞台。是的,你们曾经苦过,你们曾经是优秀的匠人,眼前的利益是你们应该得到的,但现在的你们已经没有了匠人精神,已经失去了匠人的灵魂,这样的匠人还能称之为大师吗?
 
最可恶的是那帮利益的掮客们,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他们会将平庸之人包装成极其高大上之流、行业的意见领袖——”大师“,硬是把茶叶吹得比人参还精贵。在他们眼里,资本可以操作一切,无需道德底线和行业操守,在世人面前他们却是以成功企业、黄金团队、经典案例横空出世,俨然成为行业的标杆与楷模。
利不断,大师不绝。匠人精神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停留在口号阶段,做匠人难,称“大师"易;匠人会越来越少,“大师”会越来越多。大师茶还会在茶界继续流行,在这个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在这个很容易出名的时代、在这个人人想成为大师的时代!
“教授满街走,大师多如狗”,黄永玉说的。黄永玉是谁?找度娘去吧!这年头也只有度娘称得上大师。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纵观茶圈是是非非,总免不了一个“利”字。不经意在茶圈混了这么久,却记不得谁是龙井大师?铁观音大师?碧螺春大师?
普洱茶呢?无知者无畏,当官的、教书的、做买卖的、搞金融的,喝三年五载的都成了老茶界大师,假大师比假老茶还多!
——下文作者 何作如 世界茶文化协会名誉会长——
何作如自述:来找我喝茶的人络绎不绝,可我把道理讲出去,他们未必听。很多人,还是看价钱喝茶。
研究要有三项依据。对于某个领域的研究,应该要有历史的依据、经验的依据、科学的依据、三者融会贯通,才能走到高处!
历史的依据,我觉得应该追根溯源,对于普洱茶来说,应该知道他的前世今生。
经验依据是因为喜欢,反复喝,有机会多喝好的普洱茶,对比着喝,你会从渐悟中产生顿悟。
科学依据,现代生物科技涵盖基因工程,我们在普洱茶品饮中所产生的疑问迷惑,大多数能够解释的清楚。
遗憾的是中国作为茶的发源地,我们对与普洱茶的研究水平并不高,当今在江湖上大谈普洱茶的有茶人、茶商、茶专业人士、站得角度不同,所谈只是普洱茶的一鳞半爪,没有一个人能够融会贯通上述三项依据,这也是目前普洱茶普及面临的困境。
对于普洱茶的研究必须具备以下七个条件:
一、要有经济基础;
二、要有普洱老茶资源;
三、要有兴趣;
四、要有时间;
五、要有科学精神;
六、要有悟性;
七、要有一支优秀的行业与专业团队。
江湖上有一些所谓的普洱茶大家,鉴别他们的真伪高低可以据此七点来判断。
作者:书卷弯刀 业界资深茶
日期:2023-09-01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