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见远山,任埙月传音
——淋贺
埙,大概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吧。
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祖先为了诱捕猎物,发明了能够模仿鸟兽叫声的“埙”。那时的埙,不是用来吹奏。在山谷中用力的,高高抛起的时候,气流穿过音孔能发出类似于鸟兽叫声的“哨声”。
后来,古代的战争中,埙,成了传播信号的重要工具。它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朝代,从无音控到六孔,七孔,走过了大约六千多年的时间。
听埙,一定要远远的听。
埙的声音,低沉而幽远。是人的丹田之气,从音口被纳入埙内部的泥囊,再从音孔中传出来的。因为埙的音频很低,所以它的声音能够低幽的传出很远很远。
我觉得吹埙,是最有喝茶的味道。
埙的材质,大多是由陶泥制成,而茶器也是。据说,古人常常在每年立秋的时候取土,用河水调和成泥。经过一年,甚至更长久的沉腐,方才制成埙,茶器也如此。土,水,火,三者交融,最后成与不成,一切都是天意。
埙韵如禅。
埙,能独奏,也能和乐。埙与古琴,与箫,与箜篌,与打击乐,它总能恰到好处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它能衬托其他乐器的美,也能唱主角时,平缓,却带着喑哑的切入到曲中来,它永远带着苦涩的芬芳,带着遗世独立的孤单。
正是埙的这种声音,才能把悲凉,孤独恰如其分的从乐曲中渗透出。比如,《苏武牧羊》。笛音太亮,箫音太薄,只有埙,也只能有埙,才能吹奏出苏武在那时的北海——如今的贝加尔湖守牧的心情,远离家国的钝痛,还有旷世的苍凉。
关于埙,关于吹埙的人,总能想到这样一幅场景:木阁翠树,雨打芭蕉,男子身着白色的汉服,坐在汩汩将溢的茶壶旁,苍凉幽远的埙声,微微的雨滴声,没有一句言语,而我等在乐声中,候着那壶烹煮的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