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营销 > 市场分析 >
普洱茶消费市场大环境改变了吗
普洱茶
很多人会把当下普洱茶行情低迷归结为大环境的因素,然而笔者认为并非如此。之前笔者写过一篇关于地理标志产品的文章,里面提到的铁观音的问题,其实普洱茶行业同样存在。市场逐渐火热,但整个行业相关技术服务水平和标准化并没有随之提升,更多人只想赚热钱,并不关心未来行业走向。说得形象点应该是“风口上的猪”,虚胖。
随着市场的降温和限制三公的进一步落实,同时伴随着互联网的大潮,将整个消费环境从卖方市场带到了买方市场。大潮过后,基于投资炒作市场的资金大量外流,炒高的普洱茶被大量积压在厂家和藏家手里。资源的过度集中,并没有将整个普洱茶的品饮人群基数迅速扩大,而推高的茶价也大大影响了大众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令整个行业从业者叫苦不迭。到现在为止,那么,如何破局呢?
一个完整的消费市场包含着介质、通道以及消费环境三方面的因素,介质这里指的是产品属性,所有介质即整个普洱茶市场的资金池,通道就是产销渠道。这点对于茶企自身也是如此,每个茶企的消费通道也是整个普洱茶消费通道中的一部分。
 
目前,普洱茶消费市场的现状就是介质杂质过多且总量减少、通道弯长且窄,还有许多介质堆积,同时消费在环境大变革。认清现状,分清主次,逐步梳理。
普洱茶的消费环境真的变了,随着商品的日益丰富,以人为核心的消费理念正逐渐走上历史的舞台,只不过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加快了这个节奏而已。可以说,认清消费环境的变化是进行后续一切改革的基础。
自此,消费的核心不再是企业提供什么,而是消费者需要什么,即由消费的主导因素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找到你的消费者,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然后用你的产品去满足它,这是最基础的一步,做到这一步后再去考虑所谓的品牌信念和情感诉求等。决不能一味的“闭门造车”,想当然的认为你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一定有人要,你不了解消费群体,不了解他们的需求,这一切都是徒劳。选择那么多,你家没有别人家自然有。现在这个消费时代已经不同于以往,消费者的自主性也越来越强。单纯的依靠产量取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一定要适应当下的消费环境,与时俱进。
认识到消费环境的变动,对扭转你的败局很有必要。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解决当下迷局的核心前提。了解了买方市场,了解它们的需求,自然就会知道产品该怎么去做,怎么去推广,资源如何配置,渠道该怎么铺设。
 
就产品消费类型来看,可以将普洱茶分为耐消品和快消品。对应到普洱茶的生茶和熟茶分类上,则生茶更像耐消品,而熟茶则具有更多的快消品特征。耐消品在整个产销渠道停留的时间比较长,在渠道沉积起着润滑和保护作用的,则快消品可以看做快速流通的介质。
要想整个消费通道比较顺畅,就要均衡两者。当然,现状就是容易沉积的介质过多,甚至已经影响流通了。所以就需要对生熟茶进行合理化配置了,而不是一味的宣扬生茶。适当的减少生茶,增加熟茶成了茶企甚至整个行业的救命稻草。毕竟在当下,如果没有现金回流支撑通路的流转,后果不堪设想。
就这点来看,这两年熟茶比重的上升以及深加工快消品的出现预示着这种现状将逐步改观。其中很亮眼的“柑普茶”,以一己之力带动整个行业的去库存风潮。还有很多新型的快消商业模式,比如大益的茶庭店等。
当然这些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合理配置产品资源这么简单,还需要对介质进行除杂。当下普洱茶行业的产品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提升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提升整个行业的产品竞争力。
 
这两年国家整体的加强供给端的改革政策就是如此,通过对供给端的改革从而让产品更加的贴合买方市场,也进一步验证着整个消费主导从卖方市场转移到了买方市场。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相应的,外部监管、内部的自律以及市场筛选等都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介质中杂质少了,相应的整个消费通道也会更加顺畅,对通道的破坏和冲击也会更小。
大风过后,游资撤离。相比之前,介质池总量减少,且由于很多介质拥堵管道中,所以导致流动的介质更少,无法盘活整个消费市场。正因为如此,部分普洱茶企业开始进入资本市场,纷纷上市敲钟比如七彩云南庆沣祥普洱茶、中吉号在这两年内都纷纷上市新三板。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也面临流动资金不足的状况,个别甚至陷入了停产的境地。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许这就是市场再度洗牌的结果,优胜劣汰,让资源的重新分配,也许这并不是坏事儿。
由于之前过多的产品沉积在渠道,导致整个渠道流通能力逐渐下降,活力不足。针对这个问题,大益已经给出了答案,从去年开始中期茶慢慢开始进入大家的视野,着手清理介质堆积问题,疏通自身消费通道。如果能借此带动其他管道的疏通,也算是一种暂时解决的方式。你要说完全清理干净,我倒觉着并不完全是好事。很多时候这些生茶的存放和收藏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对渠道起着保护和润滑作用。就比如中期茶,其实就有维系和保护渠道的作用。除此以外还可以拓宽渠道,不过涉及因素较多,不多赘述。
普洱茶流通市场的管道弯且长,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大家应该深有感触。通道本身就代表着整个产销渠道,渠道过于弯曲冗长其实和当下的互联网高效率经济背道而驰。冗长且信息闭塞的渠道占据了太多资源,消费者获取产品的成本陡增。消费者在互联网这个透视镜下逐渐可以看清楚渠道中的层层“盘剥”。所以需要做的就是理顺通道,减少没必要的成本增加和信息暗角,加强产业通道的通畅性。
 
在行业层面来看,其实就是提升整个产业的效率,提高资源的合理配置。主要有两种选择:
1、产销分离,加深两端的产业化和标准化,形成第三方监管。
2、加深产销一体化,实现责任连带。让产销衔接得更加紧密,也能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
在我看来这两者并不是非你即我,也各有利弊。在实行过程中应该摒除中国人特有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惯性,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过至少已经开始了。如近两年来产区相关信息的数据化监管,产销共同体的成立等等,都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企业层面当然现在也不乏聪明人,逐步梳理弯曲冗长的渠道,缩短传统低效的经销渠道,或者直接拓展新的高效率渠道。线下渠道比如直营店等,甚至也可以开辟线上渠道缩减渠道成本,让消费者能获得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大益从去年开始也有一些动作,比如渠道价格的一体化,特许经销渠道的开辟和扩展,益购商城等等,这些举措都是基于当下环境做出的通道梳理的工作。不过基本都属于试探阶段,因为都怕直接斩断中间商导致产品无法流转,甚至滞销。
至于扩展通道的宽度,这个就不是短期能实现的。在行业层面,更多的是产业格局、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决定的。在企业层面,影响更大的就是企业实力、品牌影响力以及行业环境等这些因素。
 
拓宽通道其实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涉及因素繁杂,行业层面更多的是要一步一步来。企业层面的话,各个企业实力不一,也不能一概而论。不过我这里提一点:就是渠道的拓宽和渠道的梳理应该合理的进行分配,很多时候由于你的资源不支持你两者同时进行。再说了,哪怕你的资源和实力支持你两者同时着手改进,也一定要根据自身战略规划进行合理调整,争取以效率为核心,物极必反。
以上便是现阶段普洱茶消费市场遇到的问题。不过具体到如何操作,这个就要根据实际情况了。比如单纯的从茶企来看,认清当前消费环境的变动,了解你的消费者,了解他们的需求然后用你的产品去满足它。以此为前提,然后在生产管理上,据此来调整自己投入成本,提升产品的质量,合理配置耐消品和快消品的比重,同时疏通自身渠道让自己的消费通道尽快流转起来。 
如果放到行业层面,更多的是对整个消费环境的把控和产销端的引导。认清当下买方市场的消费特征,对现有行业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同时加快梳理产销渠道,让整个行业活起来!
 
作者:安子
日期:2016-12-20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