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头戴蜘蛛人面罩的劫匪,在捷克一个北部城镇捷欣的一家商店要钱。59岁的店员马尔凯塔•瓦霍娃一开始没有给劫匪钱,反而递给他一杯茶和一块蛋糕与他聊起天来,茶使劫匪放松了一点。她和劫匪说:“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喝茶,吃蛋糕。”最后,这个劫匪道了歉,然后就走了。
注意,你看的不是福尔摩斯的小说,也不是希区柯克的电影,而是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新闻。被注意到的是,茶改变了整个事件的走向:善恶在一念之间,茶让劫匪放下了歹念。
茶改变的何止一个劫匪?在此之前的几百年,茶曾经改变了整个欧洲。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80后”、“90后”成为“可乐控”,历史出现了令人吃惊的巧合。医生对可乐一族发出健康提醒:可乐含有碳酸,喝过了对身体不好,人在弱碱时状态最佳;可乐喝多了会伤牙,而过量则会加快肌肤衰老。等等等等。这让人想起中国茶叶最初在欧洲引起的负面反应,“效果”和可乐如出一辙:诸如饮茶不会治病而是致病,会伤牙、导致衰老。
如果再次回到几百年前,我们会随着中国茶漂洋过海,一起去欧洲远行。作为一种软实力的软着陆,中国茶逐渐完成了在欧洲的本土化进程。这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或者说东方文化价值输出的经典范本。复述这一范本,观照现今中国茶的现实与出路,意义非常经典。
远行的茶,软着落
茶是什么时候传到欧洲的?
现代学者普遍同意是在1600年左右,也就是中国明代万历下半叶。早在1535年,葡萄牙人到了澳门(也有说是1553年)。作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茶被留意。随后,葡萄牙古鲁士传教士在1556年到过广州,对当地人喝茶有过详细的描述。
不过,中国茶能够跨越空间的障碍传到遥远的欧洲,荷兰人功不可没。荷兰东印度公司在1602年成立,1610年发出第一张购买茶叶的订单。17世纪初,欧洲航海家四处探险搜奇,世界各个角落像被生猛的搜索引擎显露出来,描绘奇风异俗的游记大量出现。中国文化的关键词“茶”,被列上热词榜,于是“茶”便开始在欧洲上层社会流行起来。
无论是“上等、贵族的饮品”,还是“高贵的异国情调”,茶最初在欧洲有着在中国同时期迥然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同时,茶在欧洲还被视为一种仙草一样的药物,成为一种时髦。一杯一杯、一天一天的浸润渗透,喝茶习惯在荷兰、法国和英国落地生根。
镜头摇到英国。1650年前后,茶进入英国。1650年,牛津城里出现了第一家咖啡馆,出售咖啡、巧克力、土耳其饮料和中国茶。不出十年,这类咖啡馆在伦敦就开出10多家,咖啡2便士,巧克力与茶半便士,还有一便士一袋的香烟,报纸免费阅读。咖啡与茶相遇,东西方饮料的经典代表在这里汇合,令人有些难以想象。然而,事情的发展就是这样,到了1700年,这类咖啡馆在伦敦已有近500家,几乎家家卖茶。
从药上升到民族饮料
前面讲到,茶最初是作为一种包治百病的药进入欧洲的。有人列举出茶的14种药用价值:治头痛、结石、尿砂、水肿、脱水、坏血病、嗜睡或睡眠多梦、记忆力减退、腹泄或便秘、中风;一般情况下,茶还可以舒肾清尿、消除积食、增进食欲、补充营养。在医疗技术尚不发达的年代,如此神奇的茶自然深受欧洲人欢迎。
不仅仅是药。在英国人看来,来自中国的茶,还是一种具有浓厚的异国情调的昂贵的饮料,慢慢地,茶变成了仿佛来自传说中的仙草。国王的妻子、葡萄牙公主卡瑟琳(Catherine)王后带给英国的嫁妆,不仅有一块殖民地——孟买,还有她高贵的喝茶的习惯。由上流社会带动的茶饮风尚,影响到了整个英国王室。所谓“上行下效”,越来越多的人喝茶只是为了追逐时髦,一种昂贵的、奢侈性的时髦。当时作为奢侈品的茶,现在看来仍然不可思议:1磅茶的售价是10英镑,而18世纪英国10英镑几乎是一个普通工匠半年的生活费用。
因为奢侈品,英国政府对茶课以货值的20%重税。而英国的茶叶消费市场越来越大,东印度公司成立时,主要进行胡椒与香料贸易,而后的主要贸易品变成了茶叶。东印度公司垄断经营茶叶,它所提供的中国茶,在数量与价格上,都不能满足英国市场的需求。到了18世纪中叶,英国社会消费的茶叶有近一半来自于走私。荷兰东印度公司倾销茶叶,每磅只要7便士,最好的茶也才11便士。价格的相对低廉,让越来越多的英国人接触到了茶,也让茶从少数人享用的奢侈品变成了大众饮料。
茶进入英国,从身份转变、消费方式和品饮阶层分析,经历了三个阶段。艾德谢在《世界史中的中国》一书对此有明确的界定和分析。
1720年之前,英国茶叶进口量在10000担以下,茶只是一种药品,具有刺激和兴奋的作用,男人提神,女人则用它来缓解周期性偏头痛、忧郁症与焦虑症和各种心理压力的镇静剂。这时的茶,主要是由荷兰进口的。
1720至1800年间,年进口量从年平均10000担升到20000担,茶叶供给量大大增加,与之对应的是茶的消费者越来越多,茶变成了一种社会消费品,同时消费者主要是女性。女性围绕着茶构筑起一种女性化的时空与家庭内部关系:喝茶要求有专门的茶室、茶点,专门喝茶的时间与服饰;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行为仪式与独特的社会交际。茶作为一种日用商品,主要进口渠道来自荷属东印度公司及其欧陆的一些后继者。英国茶叶中心在巴思(BATH),茶与喝茶的风尚经过巴思从首都传往地方。
而在1800年至1833年间,茶进口量从年平均20000担涨到35000担,茶变成了一种大众食品,一种民族饮料;家用浓茶,加许多牛奶与糖,成为早期工业革命时代长劳动时间与高出生率的社会生活的一种简单有效的基本营养品。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品,茶此时已主要依靠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