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浪淘沙的时代和一场强势生存的考验
在人们追逐种种因茶而生的故事中,而我们看到茶行业正在发生的六个变化。这不仅仅是未来趋势,这其实,也是一场中国命运的缩影。
一、市场的功能在变化
三十年前的中国,从南到北呈现大一统的城市面貌和生活方式,对物资供应的要求是解决了“从无到有”,是典型的卖方市场。
而在此形势下应运而生的茶叶批发市场,不可避免地带着简单粗暴的基因,简单原始的交易、简单原始的流通、简单原始的产品,成就了市场初期的繁荣。
而在2010年尤其是去年以后,中国实体经济买方市场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包括茶叶)遭受了挑战,过去定位并不清晰的茶叶专业市场在新形势下失去了存在优势,从前单一的批发功能跟不上行业亟需大力提升的要求。
而这些年周边不断兴起的各类型大小茶叶市场又进一步加大了这种压力,使经营变得困难。
二、市场的消费在变化
因为中国正在进入一个高度细分的消费者时代,尤其中产阶层的崛起对零售业提出了高要求,人们对场景触动、消费体验的热情空前高涨。
但是对于零售业态而言,由于茶城的先天定位和规划中,一方面缺乏公平对等的交易环境和公开透明的交易信息,一方面又缺少吃穿住行娱乐等一条龙的生活和文化服务类配套,所以消费普及困难、辐射能力不强,商业价值链非常狭窄。
很多零售商家几乎不会考虑专业市场区域,那么新的个体消费者不进来,原来的大宗批发客户又在失去,专业市场魅力减弱自在情理之中。
三、市场的成分在变化
从上世纪改革开放到现今互联网浪潮,近三十年的社会变化并不仅仅是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而是整个生活形态、消费形态、家庭形态甚至是社会组织形态的改变。
由于受过良好教育的80后乃至90后消费者的大幅增长,消费市场开始空前活跃,人们对生活品质、生活美感的追求急剧攀升。既有的消费群体变得圈层化、社群化、多层次化,消费观念由被动变得主动,人们消费的目的在满足功能需求之外,更有着自我彰显并寻求认同的心理。而这些新的要求还未得到满足,有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和缺口。
四、市场的结构在变化
中国专业市场的发展,以往呈现千篇一律的单层次渠道。由于开发者和主体经营者分立,渠道活性很弱,市场往往重买卖而轻服务或根本无服务,因此有自我独立能力的品牌自然出走。
事实上专业市场要根据自身的城市区域、产业集群、优势特点乃至风俗传统规划多维度的渠道结构,横向增强与周边相关行业的消费关联性,纵向挖掘市场内部提供产品开发、审评品检、渠道监控、物流仓储、信息分享、品饮体验、文创策划和小微企业金融等各项服务的能力,市场主管方的赢利模式要从房地产租售模式改为综合业态服务模式,从抽水型市场变为引水型市场,充分竞争,物竞天择。
五、市场的要求在变化
未来的实体商业将更多依赖于对人群的定向服务。针对城市中产阶层的个人和家庭化服务消费崛起,中国茶业将从注重实体生产阶段步入更多讲求文化休闲和娱乐的精神消费阶段。
由于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随收入增长呈现“先商品后服务”的阶段性特征,未来由消费倒逼生产、由消费调节供应的时代正在到来,而各地区目标消费者和消费市场之间的程度不均衡,会为从业者带来一轮补足改善型的市场机会。
六、交易形式的变化
将传统的批发转到线上交易,这是一种趋势。传播的经销模式,正在走向共享经济、互助经济模式。因为线上批发,使得每一个人都可以花费尽可能小的成本,买到自己喜的茶。如芳村等各大专业茶叶批发市场都纷纷转战线上平台,将普洱茶批发转为线上传播、线下交易的模式,既让各种茶按需流通起来,又能让货品与客户需要有效对接。
茶行业的发展历程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市场改革的步伐和一代代改革者的人生命运。
激荡三十年,中国茶企业,生活的未来,会因我们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