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前几年的普洱茶市场,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几年有分量的产品越来越少了。是茶企不求上进,还是喝茶的人越来越挑剔?
说实话,近几年绝大部分茶企相比多年前更为负责,以2010年作为分界线,2010年以前的普洱茶产品,里面出现瓜子壳、尼龙袋线头、毛发、昆虫尸体之类的杂物都不算啥怪事。现如今普洱茶加工环境普遍得到提高,产品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同样的拼配方案,升级的工艺使得经典产品越来越出色,但经典却无法延续,原因何在?
普洱茶品牌的发展经常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新的品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分家。在一个品牌的基础上分成多个品牌,这种分家往往会因为消费者的分流而出现品牌影响力下滑。
一款有分量的产品需要大量的消费人群。以7542、关甲、关特为例,这3款产品放到今天绝对谈不上好茶。但其市场地位依然无法动摇,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它们拥有大量的受众。
过去的经典产品难以满足现在人们的口感,满足现在人们口感的产品又没有令人称道的品牌。大厂在古树茶的开拓上迟步不前,新兴品牌在战国争霸。正是这种情况,导致现在的市场当中很难出现有分量的产品。
如何破局?
大厂之所以不做古树,主要因古树茶的利润太低。大厂具有品牌优势,几十元一公斤的原料做出的成品可以卖出几百元的高价,毛利润超过10倍。若去做古树,真材实料的情况下利润能有1倍就很不错,若学其他小品牌以次充好,这么多双眼睛盯着,这么做无异于自毁城墙。
小品牌想要成名,主要是扩大影响力,除了产品要出众,更重要的是如何从茶山走向茶客。争取人心是关键,人心聚集的越多,产品越有分量。